多地政府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聚焦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浙江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明确2023年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广东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河北预期,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330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42%以上。
(相关资料图)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地政府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纷纷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根本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第四次产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当下各大城市主要的经济活动、文化、社会活动都围绕着数字化这一关键词展开。数字经济正在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数实融合”
数字时代的浪潮呼啸而来,对于以“全力拼经济”作为新的一年主要任务的地方政府来说,自然都不想错过这一机遇。
1月30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链条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全场景推进数字融合应用,全领域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着力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互促共进,加快建设数字强省。
《方案》提出,2023年河南省基础支撑能力不断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500亿元,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全省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1亿户。核心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在具体产业方面,河南提出,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8000亿元,先进计算、软件产业规模均超过500亿元,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集群能级显著提升。
安徽省规划,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2100家,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广东省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浙江省提出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建立专业化服务机制,鼓励平台企业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纵览各地政策规划,对于平台企业的激励与扶植成为抢抓数字经济赛道中的主攻方向。
“企业是创新主体,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居于核心主导位置,要让企业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建议称,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激励,让企业保持竞争状态,进行有效创新。同时,在政策机制要对于数字经济产业核心企业在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
林兰则进一步提出,保证企业的生存期和长久度对于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十分关键。“数字产业的培育周期很长,企业在形成协调生产能力的产业链时面临着很多挑战,因此政府要科学审慎地制定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企业生产环境,尽量避免数字产业形成热钱、烧钱的局面。”
因地制宜谋发展
根据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江苏省成为除直辖市外唯一全部城市入榜的省份,且数字经济二线及以上城市数量最多,全省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为均衡,其中“最强地级市”苏州位列全国第七、全省第一。
中银金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副总裁乔昌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州政府在三个方面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先苏州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战略布局十分积极,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政策上的指引;其次,在营商环境的打造,办公场地和税收减免方面苏州做到了既有速度也有温度的支撑;最后,苏州近年来大力吸引人才,为企业招聘打造了良好人才环境。”
中银金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支撑政府的数字化转型,经过几年的发展,其从最初的12人发展到240人左右,业务规模翻了六倍。
但纵览整体榜单,苏州与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据了解,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2020 年 14.8%、2021 年 15.4%,计划到 2025 年达 18%,但与 2021 年深圳 30.5%、杭州 27.1%的数据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短板主要在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既缺少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龙头企业,也缺少在线新经济等平台型企业。”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日前召开的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大会上提出,苏州未来要加快补齐数字经济“软”领域的短板,加速提升核心产业增加值。
在这其中,工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正在成为最大的市场机会。
“要发挥好大院大所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等作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套和融通创新水平,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实现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全力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曹路宝说道。
除此之外,苏州提出,要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主攻方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今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要加快构建集金融、技术和基础共性平台为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和成本。要鼓励支持规模企业对内部信息化业务进行分离,形成专业化数字服务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
而在乔昌威看来,未来苏州在数字产业生态上的培育要进一步完善。“融合和聚集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协会、行业组织等平台,希望未来苏州可以进一步壮大生态规模,让我们这类金融科技公司找到更多的服务对象和合作伙伴。”乔昌威说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