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更多新的增长带。”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再次被点名。
长三角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创、交通、民生等方面事项,长三角地区已在一起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创共同体更紧密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对科创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明确要求。在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对科创的重视由来已久。
2022年8月27日,科技部与三省一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长三角区域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去年9月19日,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制订的《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发布。推进科技创新“数治”体系建设,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敏捷数据治理系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实现线上协同管理、数据共享、云上展示。
“从乡镇经济到世界工厂,再到产业高地,长三角一体化经历了从1.0到2.0到3.0的变革,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对《国际金融报》表示,上海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上江浙皖三省巨大的产业技术需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度条”正飞速向前。
在其看来,最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其实就是四个字,即科创+产业。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耕长三角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完善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与融合,构建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谭瑞琮表示。
“一小时城市圈”再扩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17.7万公里”。
在长三角,随着交通一体化愈发深入,“一小时城市圈”越扩越大。
2022年7月13日,长三角地区首条跨两省一市的快速通勤铁路——沪苏嘉城际铁路在青浦、吴江、嘉兴三地同步开工,也是上海、江苏、浙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
这只是一个缩影。2022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共形成1项共同宣言、2项共识、3项合作协议等成果。其中,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协同推进跨省市项目共67个。包括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千黄高速公路等3个省际双方全部建成项目,一方建成项目15个。新开工沪渝蓉沿江高铁合肥经南京至上海段、南通经苏州嘉兴至宁波铁路、沪苏嘉线等9个项目。目前还有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二期、南京至马鞍山线、南京至滁州线、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等12个项目在建;其余28个项目均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比如,通苏嘉甬高铁经过的沿海大通道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战略通道,通苏嘉甬高铁的开通是一个宏观战略,因为它十分适用于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通苏嘉甬高铁不仅可以对整个南北走向上的工业化城市化起重大作用,对于单独的长三角区域各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浙江和江苏两大省区。
“江苏会是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区域,是长三角交通的主要承载地。”何建华进一步表示,江苏想要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一体化的协调平衡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交通,通苏嘉甬高铁的存在会很大程度改善江苏内部交通联结不通畅这一问题,从而使江苏整体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除江苏以外,通苏嘉甬高铁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浙江的经济发展。”
何建华说,有了跨省(市)的轨交地铁,可以更好解决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生活和通勤成本问题,扩大了其生活、就业范围,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也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随着多种交通方式将上海与苏州紧密联系,两地应当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与发展,避免同质化和竞争博弈,而应加强联动与合作。科创、金融、人才等要素可以沿着轨交更加密集均匀地流动布局,形成更好的互补效应,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创新升级。
民生互通更顺畅
“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重点,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力点。
2022年6月30日,长三角信用就医项目启用,首批在瑞金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开展全流程实测。未来,长三角区域来沪就医的参保人,在完成信用就医签约后,便可享受无感支付的医保服务。
双维智库联合创始人孙书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年来,参保群众异地就医便捷度不断提升,基本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不断推进,长三角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三省一市的医疗合作交流也在不断加强,医疗资源融通共享的步伐也在加速。
从地市层面看,去年,安徽宣城与上海松江区、徐汇区和浙江嘉兴市签约后,继续对接湖州市、无锡市,推进广德、长兴、宜兴合作建设长三角幸福颐养标杆区;安徽芜湖则与上海普陀区签订了《长三角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将芜湖医药卫生学校打造为“长三角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在孙书荣看来,之后,上海医保部门将积极推进长三角更大范围的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内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三个目录”的统一,继续探索长三角区域药品、耗材招采联动,持续提高长三角群众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获得感。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