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点名了普惠小微贷款,强调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作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地方法人银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目前实体企业发展遇到的难点、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助力企业经营、地方法人银行如何提升自身实力进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

黄毅认为,作为扎根于地方的法人银行,一是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二是需要深化数字化转型,精准把握并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三是要借助科技赋能,提高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能力。

以大数据精准定位企业需求构建金融生态圈

《中国经营报》:随着中国疫情防控的优化调整,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向复苏阶段。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实体企业对于市场的信心如何?在经营方面,企业仍存在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黄毅:当前国家已出台系列提振经济和纾困企业的政策,经济总体企稳向好,经营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的信心得到有效恢复。

但除政策利好因素外,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企业在经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国家出台的系列纾困政策发挥了较好的导向性作用,目前却仍存在政策覆盖面不够和政策传导层层衰减等现象,仍有部分受影响行业和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帮扶;二是受到前期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多消费者对预期判断存在较大不确性,其消费欲望与动力不足,导致终端消费市场活力不足,与消费相关产业链及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影响。

《中国经营报》:针对企业眼下的发展问题,作为银行有哪些解决办法?

黄毅: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首先要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输血作用,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与领域持续加大投放,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供应。

然后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入手,创新更多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供应链上实体企业的全方位金融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最后银行要与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要持续贯彻落实国家的减费让利政策,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可获得性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多维度、多层次提振市场信心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经营报》: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然而,由于近年来普惠型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难点,部分银行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亦存在“畏首畏尾”的情况。从具体实践看,银行要如何破解普惠金融“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

黄毅:当前,普惠金融服务普遍面临客户量大分散、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难题,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四川天府银行的实践看,近年来,我们按照平台化和大数据化思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致力解决“不敢贷”“不能贷”等问题。

具体来看,一是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专营小微等普惠业务,依托大数据技术陆续推出“熊猫易贷”“银税通”“商超贷”“政采贷”等多款线上进件、自动审批和智能风控的数字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末,线上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46亿元。改变了过去传统业务发展模式,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精准营销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成功构建了覆盖性、可获得性和满意度高的金融生态圈;二是创新搭建“产业+科技+金融”特色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近19万家,新增授信近10亿元。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细分行业及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规模化、批量化为实体中小企业特别是产业末端的普惠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地方法人银行发力方向:践行国家战略+数字化+强风控

《中国经营报》: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3年来,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都受到了极大影响,金融机构也不能幸免。你认为,下一步中小银行应如何走上一条快速恢复的道路,继而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黄毅: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独特的区位比较优势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是助推经济复苏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银行要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紧紧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导向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坚守自身定位前提下坚持错位竞争,持续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二是需要深化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精准把握并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业务持续和快速增长;三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借助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风控手段,及时发现识别业务风险,提高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能力。

《中国经营报》:回首疫情3年,中小银行面临的资产负债压力很大。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小银行应如何突破目前的发展困境?

黄毅:近几年,受疫情持续反复和经济形势影响,中小银行的业务发展确实面临了较大压力。

未来要摆脱经营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强党的领导,坚守好服务中小、服务地方的市场定位,围绕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加大创新与转型步伐,进一步聚焦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区域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先支持行业,有效应对市场与环境变化;其次要按照现代企业标准进一步明晰“三会一层”职责边界和公司治理架构,以良好的公司治理促进银行特色发展转型,进一步多元化补充和夯实资本,奠定银行高质量发展基础;最后要着力调整与优化业务结构,通过科技赋能降低业务运营成本、防控经营风险、提高业务综合回报与收益,不断改善银行盈利能力和水平。

《中国经营报》: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一特别时刻,请谈谈地方法人银行应如何更好地创新发展?

黄毅: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行谋划未来三年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

从我行的实践看,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双碳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结合新发展阶段的新消费、新业态、新金融方向,将信贷额度重点投向区域绿色低碳、小微普惠、乡村振兴、消费升级等新兴或优势行业领域,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将通过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科技与业务,创新搭建“金融+科技+产业”特色场景与平台,重点聚焦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服务需求,在强链、补链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银行批量化、规模化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