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来到临港新片区政务服务中心。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性土壤。

临港新片区自2019年设立以来,一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围绕服务市场主体做好“店小二”,聚焦“4+2+2”的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资料图片)

临港新片区推动“三全三极三最”系统集成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围绕精简审批、优化监管、创新服务、强化法治,在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首先,临港新片区分三批承接了市、区两级1215项行政事项,数量之多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屈指可数。率先提出了全链条极速审批、全过程极准监管、全覆盖极优服务的“三全三极三最”(最大幅度放权、最小幅度监管、最有温度服务)的系统集成改革思路,目前90%以上的许可事项均已实现二级审批办结,很多事情不出临港就能审批闭环,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和市场主体的感受。这些都成为开展“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抓手。

其次,针对市场主体诉求较强烈的重点领域,临港新片区落实市营商环境处的要求,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在涉企经营和工程建设两大领域持续发力,为新片区内的企业从设立起,到拿地开工,再到竣工投产、日常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比如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一站式拿地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全链条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区域评估”,实施环评、水保、排污许可证“两评一证”合一,开展政企合作电力整体服务模式等首创性改革举措,使“特斯拉速度”成为“临港速度”的新常态

同时,充分发挥“试验田”的作用,出台《新片区条例》。在金融、航运、法律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例如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创新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率先开展企业合规改革。临港新片区连续三年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照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标准进行的评估显示临港已步入全球第一梯队。

临港新片区还积极加强制度和政策供给,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创新服务效能。

在制度创新方面,去年在海关总署指导支持下,临港新片区会同上海海关依托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不同的生产基地施行一体化监管,满足企业需求,成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的典型范例。今年将围绕“两个由点及面”开展工作,第一个“由点及面”是拓展“一司两地”这一模式的受众面,今年将完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工作,不断探索扩大“一司两地”的适用范围,在前期“大飞机”的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让更多企业享受到货物通关便利化。第二个“由点及面”是提出了更多更有含金量的制度创新的“政策点”,例如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便利化措施、推动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探索建立保税研发设计中心。通过一系列“核爆点”全面带动新片区范围乃至上海自贸区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一网通办”建设方面,前期主要是结合已承接的事权,围绕“集成化、便利化、智慧化”开展了相关工作。在集成化方面,目前已经集成了商事、人才服务、工程建设、政策专项扶持等领域10个特色办事入口,可支持887项依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情形、10个“一业一证”试点行业事项、63个“证照联办”事项的线上办理。推出一系列“一件事”服务,平均减少办件材料5.5件,缩短办理时限3天。在便利化方面,推出一批“好办”“快办”事项,通过智能引导、精准告知、条件预判等手段,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在智慧化方面,在全国率先试点水土保持方案无人干预自动办理,平均耗时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短为7分钟当场办结,自上线运行至今累计完成办件120余件。去年成功试点了临港新片区楼宇补贴政策“免申即享”,为185家企业兑现约2600余万元补贴资金,实现企业“零申请、零跑动”即可获得补贴。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以更大力度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更高水平推进营商环境对标改革。持续深化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开展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争取在更多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具体来说,进一步探索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打造一批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功能型平台,着力建设更高开放度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瞄准科技和人才两大重点开放领域,实行更开放的人才政策,集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发展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离岸金融,深化金融法治试验区和企业合规改革示范引领区建设,创新开展投资者保护实践,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打造营商环境“临港样本”。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