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很大的韧性,2023年,5%的GDP增长目标不难实现,复苏值得期待。”5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中国智库论坛暨2023综研院年会上表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智库论坛暨2023综研院年会”以“新时代下的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结合中国经济当前发展形势,樊纲表示,中国未陷入通货紧缩,其实是由于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导致了价格水平一定程度的下降。
对此,他建议,需要扩大政府投资,发行长期公债,建设城市群来实现下一阶段的城市化,保持消费需求的增长。
中国未陷入通货紧缩
目前,衡量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的两大指数CPI和PPI持续探底。
对此,樊纲表示,“目前,中国没有陷入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定义是通货少、货币少,货币的供给量要下降导致需求不足价格下降。现在的经济形势是,与过去相比,通货增长的水平相对较高,今年M2的增长速度在12%左右,过去几年一直在7%~8%左右,与名义GDP增速一致,目前,中国名义GDP增长速度在12%左右,2022年名义GDP是4%,这种经济现象一定意义上属于货币超发的价格下降,不是由于货币减少导致的价格下降,所以不是通货紧缩”。
同时,结合今年以来,我国M2 和人民币存款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樊纲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预期减弱、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降。由于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导致了价格水平一定程度的下降。
以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增长
樊纲表示,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包括:需求严重不足,供给的复苏快于需求的复苏;世界经济在收缩、下滑,导致出口需求面临着下滑的压力;产业链在发生转移。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货币政策作用不是很明显;另一方面,在就业不足、工资不涨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很难用短期的办法能够增长的趋势。
对于如何扩大需求,樊纲表示,关注投资需求。政府投资是重中之重。
他认为,政府投资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政府投资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方式;现在的趋势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而现在的城市化不仅是农民进城成为城市居民,还包括小城市人口进入大城市的城市化。建设城市化,一方面不仅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利于保持消费需求的增长。
对于政府投资,樊纲建议增加发行长期公债。他认为,当前城投债的主要问题是功能错配和期限错配,要解决错配问题,一个办法是为建设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化而发行长期公债。
对于民营投资,他表示,要扩大民营的企业投资,主要办法是改善投资环境,稳定企业家的预期;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作用,特别是大民营企业的作用,鼓励企业家们投资于未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