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城镇化初期曾出现的“买房送户口”,
这次,竟然在大城市重现了......
(相关资料图)
这几天,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并发布了相关解读。
这次“户籍新政”简化了落户手续、降低了落户门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取消了原先“缴纳社保”的要求。
展开说说就是:
如果你目前的户口在长三角范围内,也就是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并在宁波拥有符合条件的住房,把户口迁移过来的时候,还可以免予提交“浙江省居住证”,手续更加简单。
此外,租赁落户的时间从2年“整租+社保”降低为1年。
人才落户方面,从全日制本科扩大到全日制专科,并取消了毕业15年的年限要求;如果走职称渠道,则从中级职称下调为初级职称,从技师下调为高级工。
今年以来,宁波楼市限购政策也有较大幅度的松动。
而像宁波这样的大城市以这样的程度松绑,和之前的“抢人”大战脱不了干系。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口的竞争,人口不仅是生产力、创新力,还是强大的消费力,创业带动就业,人口提振消费,消费带动经济。
但能不能把人留住,城市宜不宜居,民生福祉、产业迭代,也是重要指标。
人在一个城市折腾得越久,越容易产生感情,留下来定居。
定居买房离不开户口,落户的放宽必然催生大量潜在的购房者。
像广州,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限购的松绑:拥有户口即可以多购置一套住房。
去库存,防风险也一并解决,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当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了后半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回落到1200万左右,过去20多年平均每年新增2300万城镇人口。
人口红利式微,让每个城市都充满紧迫感。
中国的五个大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和大连。
这5个城市里发展最慢的是大连。但如果都跟自己的省会城市相比,计划单列市明显跑输省会城市的,只有宁波。
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到深圳、厦门、青岛、大连工作生活,比去广州、福州、济南、沈阳的“地域门槛”要低。
杭州和宁波正好反过来。
杭州更全国化,宁波更地域化。或许,这就是宁波增长不如杭州,越追差距越大的原因。
在六普到七普常住人口增长超过50万的53个内地城市里,按照人口增长幅度看,宁波只增长了23.65%,排名26位。
不过在2021年人口增长排行榜上,宁波的情况有所改善,进入了前十。只是跟杭州比,还是逊色不少。
而此次宁波出台的新政,恰恰预示了一批城市房地产的发展困境。
经过今年各地楼市的松绑,房地产还是有很多变化的。
前两天大会召开,报告仍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继十九大之后,这次大会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政策定位。
总的来说就是:住房制度改革要兼顾保民生和提品质双重目标。
新时期住房工作的顶层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
前者统揽住房工作全局,是全国上下开展行业和市场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推进新住房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顶层指导;后者是我国进一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住房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但很显然,现在来看,租购二者还没有并举,“购”重、“租”轻的局面仍然存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经验。
比如,房价上涨预期及其实现,不利于培育长租、租赁经营相比商品房开发销售的盈利性较低等等。
再说到房地产何时回暖的问题。
接下来,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全面加强住房的民生导向是关键。
由此,上下行政管理的痛点将打通,住房的金融属性、资产属性全面弱化,民生属性全面凸显,加上各地积极争抢人口,租购并举的新制度将获得极大的进展。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城市落户门槛不断降低,是国家的要求,是发展的方向。
所以,拥有一个副省级城市的住宅后就可以落户,这将是一个常态。
未来保留较严格落户门槛的,恐怕只有一线城市和个别强二线城市。
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落户门槛进一步大幅降低,对楼市对当地经济构成利好,同时大城市的户口还是有竞争力的。
预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二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学宁波,出台类似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