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住荔湾区恩洲直街的梁姐住进了“新家”,敞亮的落地窗、粉刷一新的墙壁还有重新整饰的楼梯,略加修整便让这栋老房子焕然一新。这是梁姐祖辈传下来的宅子,今年,恩洲直街开始微改造,老街坊们也跟着行动了起来。
“此前,居住条件不能满足更好的生活需求,我和弟弟便搬离了老房子。现在,门前小巷的过道全部重新铺装,乱糟糟的三线也被埋到地下,看到公共环境变好了,我们也想为老房子重新翻修一下。”梁姐说。
老旧小区微改造是触手可及的民生,截至目前,广州市累计完成改造810个老旧小区,累计改造老旧建筑4670.4万平方米,“三线”整治2621.5千米,增设无障碍通道100.6千米,完善消防设施6.2万个,累计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676个,共惠及64.1万户家庭、205.2万居民。
【资料图】
进入城市有机更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广州市持续以“绣花”功夫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渐进式实施、规模化运营、系统性提升,一方面更加注重顶层政策创新,另一方面从硬件改善转向长效管养,不断引入社会力量,调动居民参与能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缔造美好社区的新局面。
有机更新
激活文化记忆,完善生活场景
近年来,眼见一街之隔的泮塘五约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大批年轻人慕名而来,附近的居民们也期待着一场能改变生活的微改造。寻迹老街肌理,泮塘路两侧本是成片连片的居住区,如今,泮塘五约改造成效卓著,为以点带面促进成片连片有机更新作出典范。
为及时回应民生所需同时让城市留下记忆,荔湾区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下称“中心”)以“西关记忆”为线索对泮塘路、泮塘三约及泮塘五约新街片区实施社区微改造。中心负责人介绍,该片区改造范围约8公顷,以恢复传统街巷格局为切入点,围绕街区历史上的“一脊三径”塑造有温度的生活路径,特别是将已改造片区与未实施片区有机串联,最大限度激发生活空间对居民的服务功能。
生活有空间、设施好维护、房屋有功能。荔湾区充分盘活社区存量空间,以景观元素再现场地记忆,将难以使用的房前街角、废弃空间、杂物空地等打造为口袋公园;同时,通过活化公房资源,增加社区康养、药店、快递等便民服务项目,实现“服务+社交+生活”的全景街区和完整社区,逐渐融合传统街巷肌理与现代城市格局。
好似记录城市发展与演变的胶卷带,老城区的街巷延展着城市建设的时间轴。在海珠区草芳围片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滨江水上居民民俗博物馆、纺织码头……人文历史氛围烘托着老城底蕴,草芳围微改造围绕激活城市记忆,通过打造文化空间节点,串联形成滨江文化走廊,从而以城市记忆点辐射形成人文社区面。
草芳围微改造共分为两期进行,目前,两期项目均已施工完毕,涉及老旧房屋约33栋,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该片区在微改造过程中注重记忆节点打造,让设计元素突出体现在地文化。
海珠区滨江街城管办负责人介绍,草芳围曾是广州传统纺织业重地,如今,老纺织厂已不见但纺织码头等空间如故,为了让人们了解曾经纺织工业的兴旺,草芳围以微改造为契机设计纺织公园,设立纺织厂文化墙、纺织女工作业雕塑等,让人们在生活的必经之路上感知时代变迁和城市发展。
不仅如此,随着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参与主体日趋多元,不时有社会力量也主动加入,大家各自贡献一份力量共同营造优美的周边环境。滨江街积极联动周边资源,与动漫Fun围创意产业园内企业合作,由对方提供自主设计的卡通“猪猪侠”形象版权,再由施工人员将之安装在附近老旧楼宇的空调架上作为点缀,从前破败的老楼立面立刻焕发出活泼的生气。
老城市新活力体现在广州老旧小区改造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生产场景的升级,还是对城市重要场址的激活,在分段、分期的系统性改造中,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并进一步拓展到周边片区,协调有机的全景式社区逐步发展。
问需于民
点单式微改造精准疏通堵点
传统村落、厂区宿舍、商品住宅……老旧小区类型多样、环境各异,实施社区微改造没有生搬硬套的模版。在多年探索中,广州市不断优化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和标准,集中收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制定《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内容及标准》明确60项改造内容,为改造提供标准化清单。
在此基础上,居民依照上述内容及标准进行“点单”,特别在不少老厂区宿舍,紧密型的社区组织使得居民意见更加集中,小区改造促进社区治理从家委会向业委会转变,大幅提升了街坊们的参与热情。
光华小区是广州光学厂与华南医疗器械厂的职工宿舍,小区地处海珠区东西走向主干道,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因建筑和公共区域年久失修,影响了片区的整体居住环境。在老厂居民强烈的改造意愿下,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与赤岗街充分征集居民意见,为设计实施方案提供重要参考。项目实施过程中,赤岗街道成立“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工作小组”,负责小区改造期间的协调工作。
“社区以老工人群体为主,也有一些年轻的职二代住在小区里。为进一步扩大公共活动空间,改造中我们需要拆除几道围墙,打破小区内部的空间壁垒。”海珠区赤岗街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拆除围墙之前更要先破除居民的“心墙”,面对改造期间的不同声音,工作小组反复与职工座谈,最终征得大家同意,将两道危墙打造成小区历史光影景墙,融合两厂历史文化元素,凸显社区岁月记忆的同时也扩宽了公共活动区域。
清单式改造有利于抓住社区的主要矛盾,优先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老旧小区改造找到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特别在老厂宿舍,这里不仅是居住区更是职工的精神家园,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广州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平台,逐步探索单位宿舍社区的新型治理模式。
在荔湾区广船鹤园小区,居民们在一次次征询意见中各抒己见,职工们在其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从上门入户填写问卷调查开始,广船老职工何伯便积极参与,并鼓励老街坊老同事们踊跃发言。为全面收集居民需求,在改造方案公示期间,荔湾区住建局在小区的职工之家设立驻点,现场接待来访居民。
2022年7月5日至7月14日,9月19日至9月28日,荔湾区住建局先后两次在鹤园小区开展调整方案现场征询意见。通过现场反馈、邮箱反馈等方式共收集196条居民诉求,并将其作为修改调整方案的直接依据。
在获悉居民最关切的是楼面漏水问题后,荔湾区白鹤洞街道及时召开鹤园小区微改造共同缔造委员会,以现场投票方式一致通过在方案加入漏水部分修缮内容。“小区要改哪里,哪里可以暂时不动,共同缔造委员会起了很大作用,我们作为委员感到了民意的影响力和协商办事的效力。”何伯说。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同时结合“城市体检”工作同步开展,一改单一的自上而下组织形式,为居民表达与参与提供了家门口的新平台,为提升现代化基层治理水平开辟新路径。
勇于创新
构建从改造到管养“1+N”政策体系
近年来,在老旧小区实践基础上,广州市住建局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完善顶层设计细化制度规则,在全省率先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并印发共同缔造、引入日常管养等配套政策,逐步构建广州老旧小区改造“1+N”政策机制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当前,广州以“完整社区”为目标,积极谋划成片连片改造,选取一批试点老旧小区项目,探索由小区物理空间改造向街区社会治理转变。目前已完成海珠区二龙片区、江南西片区、白云区广园新村片区等8个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示范区的策划方案招标工作。
通过编制连片改造技术指引、设计导则等配套技术文件,市住建部门从功能优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风貌塑造、文化培育、业态提升等八个方面开展全方位指导与服务,加快明确改造方向、资源利用情况、实施路径等内容。
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运营管养,今年,广州市住建局发布《广州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行办法(公众征求意见稿)》,鼓励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物业企业、专业经营单位为社区提供养老托幼、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此外,试行办法还率先将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后续管养期限延长至20年。
广州市持续培养老旧小区“自我造血”能力,在政策方面勇于突破创新,鼓励社会资本统筹利用城镇老旧小区及周边公有房屋、公共低效闲置用地等资源,通过全链条或分阶段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养等工作,明确对市场主体提供财政、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支持。
此外,《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引入日常管养参考指引(试行)》也于今年颁布,新政策聚焦从前期方案制定到后期长效管养全过程,探索解决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的失养问题。在政策的鼓励下,保利物业、愿景集团、万科物业等多家品牌物业专业企业进驻老旧小区,以最先进的智能管理平台助力打造智慧化社区。
老旧小区长效管养机制提升了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激发了社区的潜在需求与内生活力,打通了公共服务到家的最后一米。不仅居民受益,市场主体也敏锐地察觉到新增长点,作.做咖啡店主张焱将咖啡馆开进了天河区华康小区,考虑到社区店更有人情味和市井气,他便当即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目前华康小区里入驻了不少底商,有的和我一样开咖啡店,也有的开夜间清吧。”张焱告诉记者,他的公司离咖啡店不远,方便两边兼顾。目前,咖啡店每周还会组织活动,音乐沙龙、近景魔术、读书会等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报名前来。
当夜幕降临之时,华康小区的万家灯火中更多了几分通透的明亮,底商小店们纷纷开门营业,老旧房屋被装饰成“网红”片场。每当此时,张焱精心打理的店外小花园也被照亮了,那些绿植和邻居们的花草一起,构成了华康小区的邻里花园。
【聚焦】
共同缔造
多元主体打造美好家园“样板间”
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有“肌”可循,老旧小区在建设年代、风貌、区位等因素上均有差异,在成片连片统筹改造的原则下,广州市坚持规划引领,以高质量设计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自去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大师作•大众创”活动以来,在试点项目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收到近60份创意新颖、可实施性强的作品,吸引了141万人次居民群众参与投票评选,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美好生活“共同缔造”的积极性。
白云区广信片区是广州市老旧小区“大师作•大众创”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谦领衔改造,由政府、公众、专家、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经过半年的沟通协商,如今该片区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基层协商机制为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多维效益贡献了民间智慧。
广信片区共由6个独立小区组成,改造前整体风格较为杂乱,不少建筑和设施因缺乏管养更显破败。经过前期充分征询居民意见,设计专家在征询居民的基础上,决定打破各自小区的物理阻隔,让分散的社区组团形成开敞的整体空间。在郭谦看来,参与式设计更贴近民意,让设计更加接地气,最高效了解和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在广信片区改造实施过程中,居民、物业比较看重经济实用的实施方案。比如在材料选择上,经过与居民开会沟通,我们选择了洗石米、马赛克等实惠耐用的材料,园林方面则多以乔木为主,既能突出岭南民居风格,也相对容易管养打理。”郭谦表示,老旧小区项目是系统性设计,要注重贴合生活实际,并综合考虑后期运营成本。除专家“把脉”外,广信片区微改造项目较早引入愿景集团参与后续管养,形成了专家领衔、大众参与、市场运维的共同缔造新局面。
通过不断完善“共同缔造”机制,老旧小区改造引领广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市、区住建部门指导项目属地街道,组建由居民代表、居委会、政府部门、设计师、物业公司等组成的建设管理委员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全过程鼓励引导居民监督,为社区改造群策群力。
【目标】
完整社区
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便利店、洗衣房、儿童乐园、康养机构……方寸街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高密度的城市建设环境中,“15分钟生活圈”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刚需”。今年,住建部联合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自10月起试点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随着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转向长效运营新阶段,各项目努力挖潜片区存量资源,释放公共空间社会价值,以全要素改造对接全龄居民需求。在建设“完整社区”过程中,广州市十分关注老旧小区“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需求,致力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暖心社区。
越秀区珠光街道清水濠主要包括清水濠、定安里两个社区,清水濠巷道是学生和家长们的通勤 必经之路。作为历史街区的组成部分,改造前的清水濠道路坑洼不平,三线下坠存在隐患,公共空间利用不充分。
对此,清水濠片区改造以学生友好型社区为定位,以为学生提供“最美上学路”为愿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重新铺整路面填补高差,并通过置入休憩座椅、户外读书柜、诗书墙等设施,赋予公共空间不同主题,让孩子们每天的上下学路上充满趣味。诗书墙融入文化要素,向过往的人们展示着专属清水濠的历史文化记忆。
在白云街,围绕筑南社区“特殊的”启智学校,区住建局、街道营造“暖心花园”社区。从前期阶段邀请社区居民开展儿童教育主题会议,到实施阶段数十次与居民现场探讨实施细节,最终,社区共同为孩子们打造一条200米长的“暖心上学路”。
“暖心上学路”在地面以彩色沥青分别绘就出“跑道乐园”“立体画长廊”“廊架下的活动场”3个区域,彩色沥青同时也作为特殊儿童的“引导”,为他们指引着学校的方向。廊架能遮风挡雨,也能消除高空抛物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儿童活动的安全性;围墙变身连续立体画展廊,邀请艺术家作画,让童趣和关爱的氛围充满社区。
此外,近年来,广州将适老化建设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进行考评,在楼梯扶手、加装电梯、长者饭堂设施配套方面给予指引,将儿童游乐区与老年活动区联并打造,为全龄友好型社区和完整社区建设谋篇布局。今年,广州市住建局特别出台《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公众意见稿》,提出持续推动老旧小区、重要公共空间与街道无障碍改造,打造一批无障碍建设示范点、示范段,对符合条件有意愿的残障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以完整社区建设彰显城市人文关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