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山东淄博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发布,上半年淄博市生产总值(GDP)为219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不仅高于山东GDP同比增长3.6%,也高于全国GDP同比增长2.5%的水平。实干终有回报,在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逆势增长的淄博靠的是什么?这份成绩单的背后,蕴含着淄博怎样的布局与付出?
工业稳则经济稳。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淄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实现正增长,有16个行业增速较一季度提高,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开好“增长盘”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资料图)
细观数据,半年来,淄博工业三组数字引人思考:一是上半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快于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0.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全市规模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4.4%,快于全部规上工业水平5.3个百分点,其中,智能装备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1%、55.5%,新兴产业加速成势;三是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速1.2个百分点。
三组数据体现了淄博工业发展的韧性、活力和良好势头,“四强”产业带动作用增强,凸显了淄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速形成。
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离不开企业对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作为淄博“四强产业”代表企业之一的东岳高分子就能为此作注解。东岳高分子所在的东岳集团在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立了6所海内外研发中心,“借智借力”,攻克“卡脖子”技术,聚四氟乙烯高端材料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判断经济运行态势,既要看“量”,也要看“质”,既要看当前之“形”,更要看长远之“势”。具体来看,上半年淄博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4.5%,高出山东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7.6%……相比遭遇的短期波动,这样一种结构性、趋势性变化,才是淄博经济的强劲脉动和真正潜力所在,体现的是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必然趋势,构筑的是支撑淄博未来长远发展的坚实底气。
淄博上半年的亮眼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淄博发展战略、发展路径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这样的发展速度、发展后劲,充分彰显了淄博对发展路径的定力。
定力是一种洞察力,来自对经济大势的科学判断,来自对经济基本面的深刻把握。看淄博经济大盘,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保持向好态势。尤其是代表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相关指标更加优化,比如上半年淄博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数字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5%、35.6%、20.0%,处于较快增速区间。
凯盛新材堪称是保持定力,深耕产业链,拿下全球“话语权”的典型案例。凯盛新材从氯、硫的基础化工为起点,到精细化工的中间体氯化亚砜,再到聚醚酮酮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通过一次次技术攻关、创新研发,最终形成了立体产业链结构。其中,聚醚酮酮新材料,攻克了我国航天发展“卡脖子”难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基地,不久前成为全国“单项冠军”。
上半年淄博全市规模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9.9%,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1-5月份,“四强”产业利润率达到7.5%,高出全部规上工业水平2.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观察淄博“四强”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不难看出这一良好态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加速推进,强力支撑经济运行到潜在增长水平的结果。
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让淄博对未来发展、强市建设充满信心。
信心来源于已取得的成绩。今年,淄博荣获山东省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并连续两年因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成就明显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信心来源于持续推进的重点项目。上半年,151个山东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列山东第4位;总投资5500亿元的460个市重大项目,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651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56.6%,项目开工数、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个、增长21.2%,创历年新高。460个项目中,“四新”经济项目达322个,占比达到70%,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农业等11条新赛道为支撑的“新经济”项目97个,占“四新”项目的比重达30%。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代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2年市重大项目占比达七成的“四新”经济项目,将为淄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底色、定力和信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