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隆基绿能微信公众号,近日,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隆基采用自主研发的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p-HJT)获得效率新突破:在掺镓p型全尺寸(M6,274.3cm2)单晶硅片上,隆基将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推高至26.12%。这是迄今为止p型硅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
本次隆基电池效率纪录较今年3月公布的25.47%又大幅提升了0.65%。本次测试,隆基针对p-HJT硅片对电阻率、寿命等性能指标的需求,升级拉晶工艺;同时,通过突破界面钝化工艺及窗口层微晶工艺,本次电池测试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Voc)和填充因子(FF)较上次分别提升1.06%、0.3%和1.1%。此外,该电池研发工艺与n型电池接近,证明该技术的多功能性和稳健性。
2021年,隆基先后七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2022年6月,隆基HJT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6.50%。国泰君安分析师韩其成8月10日的研报指出,根据CPIA数据,光电转化效率每提升1%,相应产能及收益提升,对应度电成本可下降5%-7%。根据科技日报2022年5月文章,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成本可下降7%。
(相关资料图)
消息面上,1月5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中,晶硅电池方面,提出持续提升p型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开展n型TOPCon、HJT、IBC等高效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
8月29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太阳能装备方面,提出推动TOPCon、HJT、IBC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技术产业化,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研究和应用。
其他相关上市公司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捷佳伟创现有HJT设备可用于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p-HJT)技术。
申港证券夏纾雨指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即光生伏特效应,当太阳光照射半导体PN结时,PN结两端出现电压,称之为光生电压。在P型半导体材料上扩散磷从而形成N+/P型结构,扩散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最高转换效率具有瓶颈;在N型半导体材料上注入硼从而形成P+/N型结构,作为高效率电池代表具备高少子寿命与无光致衰减特性,但制造成本较高。
HJT电池全称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是采用HJT结构的硅太阳能电池,该技术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成本主要包括硅片、浆料和靶材等。国盛证券分析师王磊8月15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异质结凭借更短的制备流程、更低的能耗、适配更薄硅片、效率提升潜力大等优势,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片技术。CPIA报告预测指出,随着我国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化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市场占有量的逐渐扩大,其产业规模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有望达到近350亿元。
产能布局方面,皮秀在7月15日研报中指出,主流一体化龙头对HJT的大规模量产安排相对谨慎,目前通威股份拥有1GW中试线,东方日升主推大尺寸异质结组件。而业外新进者如华晟新能源、金刚玻璃、明阳智能等,和下游央国企运营商如华润电力、国电投等则加速扩产布局。当下HJT的合计产能已经超过6GW,到2022年底,国内HJT产能规模(含在建)或超过15GW,待其经济性优化后,技术迭代红利将加速兑现并有望争夺市场主导地位。
平安证券分析师皮秀9月5日发布的研报指出,HJT技术扩产需要新建生产线,目前HJT整线设备金额约4亿元,其中非晶硅/微晶硅薄膜沉积设备PECVD价值占比超50%;TCO导电膜沉积设备PVD/RPD价值占比超20%,清洗制绒设备占比略低于10%,剩余为丝印固化等金属化环节设备。其中,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和金辰股份等公司设备贯穿多个环节。
皮秀进一步指出,HJT可通过双面微晶、半棒薄片、银包铜、SMBB高精度串焊、靶材无铟化等工艺进一步降本增效。其中设备端涉及迈为股份、奥特维、高测股份和帝科股份等;材料端涉及帝科股份、迈为股份、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美畅股份、赛伍技术、金博股份、石英股份等;组件端涉及隆基和华晟。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指出,尽管HJT电池片参数极佳,但却因生产设备与PERC生产线不共享,需要大量的前期固定投资成本,再加上生产中用到低温银浆全部需要进口,这就导致现阶段HJT的成本投入明显更高,大规模量产需要成本端下降一定幅度后才可实现。此外,皮秀指出,N型电池具备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光致衰减低、弱光响应好、双面率高、降本空间大等综合优势,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高于P型电池,是未来技术迭代方向。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