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老年人口照护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症老人数量的增加,正在对我国现有的医养资源形成新挑战。
(资料图片)
2022年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率、死亡率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20日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的发布上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个病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等机构去年发布的《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称,随着“63 婴儿潮”一代人(约 3.7 亿人口)陆续进入老龄,我国2020~2030 年的失智症患者人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高龄失智症人数比例会大幅上升,老年人口照护需求将快速增长,然而,我国的医养资源现状却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
老龄化下的阿尔茨海默病
王海东表示,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王海东称,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应对任务很重。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出现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症(失智)人数增加所带来的照护困境是我国老龄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认知症当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认知症所有病例的60~70%。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
目前国内学界有较多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研究。在各类研究中,发病率有一个共同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尤其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是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图片来源:《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
《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称,从国际的情况来看,2015 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估计全球痴呆相关成本高达 8180 亿美元。其中,用于治疗痴呆的直接医疗费用仅占 20% 左右,社会成本和非正式护理成本达到 40% 左右。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平均每周花费 14 小时用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照料,43 小时用于其他照料活动。
上海瑞金医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指出了中国AD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的相关情况。这份报告称,AD及其他痴呆患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在女性中的相关数据高于男性,我国因AD导致死亡的顺位从1990年时的第10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5位,AD及其他痴呆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也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王海东表示,由于阿尔茨海默病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国家也是高度重视。国家高度重视老年痴呆防控体系建设,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将“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照护的刚性需求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且目前尚无治愈手段,被列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阿尔茨海默病一旦确诊,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影响,患者的痛苦自不必多说,而负责照顾这些患者的人,也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中秋档期热映的电影《妈妈!》以一对退休大学教授母女的晚年生活作为故事切入点,聚焦国内银幕罕见的“阿尔茨海默病”群体,正视当代社会老年人群的生活现状及阿尔茨海默病家庭所面临的真实困境。
伴随着生育水平的持续走低,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未来老人照顾老人的情况将越发普遍。与照顾普通的老人不同,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照护能力。
就像电影里的女儿一样,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行为能力衰退、精神状态反复无常,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动、妄想、幻觉、抑郁、焦躁、易怒等症状,甚至无法行走,有生命危险。在我国,90%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由亲属在家中照护,“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正出现在无数家庭之中。
养老行业从业者,阿沐养老负责人储涛对第一财经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部分由家庭照护,家属非常辛苦。面对这一刚需,“记忆照护”是连锁品牌发力的重点,一般都会做一两个点试试水,讲求品质的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也会设记忆照护专区。
泰康之家医疗护理中心健康照护部认知症照护负责人龚增良对记者表示,照顾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对于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非常高,甚至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照顾。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成员来说,绝对不是一件易事。作为建设健康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力量,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行来帮助老人与家庭获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的生活。
龚增良认为,对认知症人群的护理,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所不同。对于早期阶段,照护的重点是保留能力和解决情绪问题;对于中期阶段,主要是要解决精神行为症状的问题;对于晚期阶段,则是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的灵魂与外界互动。
地方试点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储涛认为,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养老机构不会甚至不敢照顾阿尔茨海默病老人,一方面是照顾风险高,一方面是收益成本不对称。很多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培训,护理人员也不知道如何科学照顾认知症老人,认知症老人要在机构里住得好,基本都要单人间和一对一照顾,大部分情况下机构的软硬件成本都会非常高。而社会缺乏对认知症的认知,很多家庭不接受照顾认知症老人的高额费用。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数据显示,老年认知症患者的危险因素是高龄,保护因素是高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超过 60% 的老年认知症患者有照料需求;老年认知症患者最多的基本日常生活照料为协助吃饭,其次为协助穿衣,协助上厕所。
清华大学智库科研主管、副研究员刘跃华对第一财经表示,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是一项非常消耗人力的工作,照顾难度也大于照顾失能老人,而且它的护理方式和普通失能也不一样,有时会需要一些情绪精神类用药,这些药物都需要二级以上的医院来能开具,一般的社区医院以及养老机构没有这类药物,这也是养老机构照料失智老人不方便之处。
刘跃华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诊早治是努力的方向,对于中轻度可以进行一些干预,但对于重度认知障碍国内外都没有疗效很好的药物,所以发达国家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也没有进行全民筛查,只是对于重点人群高风险人群进行一些筛查。
我国也在开展这方面筛查工作。王海东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部署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时明确,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服务,对初筛结果异常的老年人,指导其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复查。
除了国家层面的努力之外,一些地方聚焦老年认知障碍的刚性需求,在提升老年认知障碍的照护服务水平进行探索。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是我国最早一批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大型城市,因此也在积极探索对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及支持策略。
2019年9月以来,上海市已启动三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全市121个街镇与专业机构合作,在社区内广泛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和平台建设等探索。9月19日,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启动了第四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
上海市市级财政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给予资金支持,其中,第一年30万元、第二年15万元;试点周期3年内,区(街镇)按照不低于1:1配比安排试点经费。今年,上海市民政局已经下拨市级试点经费共计2070万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