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作为承载、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科技园区正在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充分释放各自资源优势,为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红星新闻·红星资本局承办的“2022红星新闻·中国西部数字经济峰会”即将在成都举行。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成长起来。峰会召开前夕,红星资本局专访了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天府园)总经理王萍,就数字经济下,园区规划、企业分布特点、科技园的发展与责任等问题与其作交流探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星资本局:您认为什么是数字经济?
王萍:数字经济可以应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消费、工业、物流、城市管理、金融、农业等等,我认为数字经济,核心还是效率两个字,就是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来降低交易的成本,提高效率。
红星资本局:目前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建设成果如何?
王萍:园区聚焦电子信息领域,主要引进和培育集成电路、通信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三大产业领域的高技术企业,着力构建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完整科技产业的生态链。
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投运载体1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85家,汇聚科技就业人才3300余人;其中有42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市级瞪羚企业、36家科技中小企业。包括申威科技、中钞科信、视源股份、富瀚微、思特奇等一批重点企业落地园区。
在汇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转化方面,一是导入电子科技大学等优质创新资源,与龙头企业共建了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深度推进产学研融合,服务企业创新研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二是是打造了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开展PCB代工、元器件代理、集成电路开放测试平台等服务,为西南电子信息企业提供低成本、便捷高效的产业链服务;三是围绕“学科+产业”,通过“孵化+投资”,成立了射频微波专业众创空间,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能力,培育未来专精特新企业;四是专注于系统解决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联合各大金融机构,搭建以科创贷、天使投资为主,VC基金、PE基金为辅的股权投资、融资顾问为核心的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成果转化和企业腾飞提供助力;目前,成果转化相关企业达56家。
红星资本局:作为校企合作的代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有什么优势?电子科大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萍:我认为,我们园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我们做的这件事对应了国家的方向,无论从科技创新还是电子信息行业,时代赋予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地利就是我们在成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给予的充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人和就是我们背靠电子科技大学,围绕电子科大的优势学科,得到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的支撑。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一是人才导入,通过开展校园招聘、联合实习实训、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双创人才培养等方式,强化校企合作。二是专家资源,通过双创思比齐品牌活动汇聚资源;搭建成果对接活动平台,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活动;举行专家进园区、企业家进校园的“校企双进”成果对接活动,打通沟通平台,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三是技术引领,为区域创新提供科技支撑,精准对接行业大中型企业,深度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先后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四是校友集聚,通过与北京、长三角、大湾区等校友会联动,促进校友企业落地园区,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已落地校友企业56家,吸纳680名校友在园区就业。
红星资本局:您觉得目前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王萍:成都肯定是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基础的。在政府主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的布局愈发明显,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对成都来说,首先从2020年开始,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就已成功突破万亿,达到1006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30.7%。从2008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到如今突破万亿大关,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质量与效益的跃迁。
还有双流区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作为依靠,双流区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中西部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基地。
再者,成都的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创新环境都非常的包容,留得住人。对企业来说,人在哪里企业就在哪里。企业都是用脚投票的,尤其对高科技企业来说,人才是他的核心,如果核心员工都想回成都,企业也有很可能要来到成都来发展。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