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提振信心”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当前,各地加速恢复生产,要用更多硬举措,给市场主体更多助力,让其实现更好发展。

开年以来,多地围绕营商环境、扩内需、扶持行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复苏气息浓厚。但中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待解,需从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深入实施各类帮扶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放心地发展。

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助企发展的重点工作。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重点行业扶持政策,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促进商贸经济繁荣发展。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开展清费减负系列行动。

笔者认为,这些提法给足了企业发展信心,下一步要狠抓落实,力求见效。

一方面,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解难最直接、有效的举措。要立足实际、精细施策,抓紧优化、延续已到期减税降费政策,营造优质税收营商环境,推动政策直达快享,降低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办税成本。

2022年我国实施了34项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这些政策中不少是缓缴性、延续性、阶段性措施,有的措施已到期,需优化延续。例如,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等措施。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严格规范各类收费和罚款,切实为企业减负,进一步激发活力。

另一方面,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呵护,要多措并举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破除制约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企业经营活动逐渐回归常态,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将会持续上升,须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例如,健全担保体系,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更快获得贷款资金加持。同时,打造专属金融产品,满足各类企业灵活资金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服务能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提质增效。

总之,要久久为功,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滋养市场主体的土壤,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市场主体的信心、活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