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界看来,每年春节假期是观察国内年度消费市场走势的重要窗口。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日前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此次春节假期,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市场亮点: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据数据监测,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3.06万人次。
【资料图】
不仅旅游,《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出行、电影与餐饮等相关高频指标都显示消费活动回暖走势良好。
首先,出行数据出现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自1月7日至2月15日,为期40天。其中,1月7日至21日,节前春运15天,全国铁路客运量大幅回升,累计发送旅客10954.3万人次,同比增加2348.6万人次,增长27.3%,日均发送730万人次。
其次,电影票房增势显著。华西证券统计显示,截至正月初五,春节档(除夕至初五)票房 57.81亿元,观影人次达10950.1 万人次,春节档连续5日单日票房突破10亿元。相比较来看,今年春节档票房较2022 年同比上升20.3%,显著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但略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
最后,餐饮消费加速回暖,也是消费快速回暖的一个缩影。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2022年增长53%。其中,上海堂食消费最旺,订单量同比2022年增长240%。异地消费较2022年同期增长76%。其中,三亚、成都、重庆、大理、北京等地成为异地消费者堂食订单量最多的前5座城市。
就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1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国内文旅消费复苏强劲表现超预期,但文旅等服务业复苏也在情理之中,这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
周茂华还表示,“由于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央地配合出台纾困、促消费政策措施,疫情对经济活动影响减弱,此前受抑制的文旅、餐饮等服务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展望未来,周茂华告诉记者,“国内文旅等服务业复苏趋势确定。从大趋势看我国处于消费升级阶段,短期疫情等因素干扰不会改变人们对文旅等服务业需求的提升;结合海外经验看,随着疫情对经济活动干扰的减弱,服务业迎来修复性复苏,并且复苏进度相对较快。”
在周茂华看来,服务业复苏有助于促进就业,改善就业市场结构,促进内循环和消费复苏。
周茂华还指出,“春节文旅市场消费强劲复苏,也与各地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派发消费券、商家积极促销等提振文旅消费复苏措施密不可分。”
展望2023年一季度消费的走势,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季度消费整体上会形成一个小高峰,走势上会出现前高后低走势。”
张依群解释说,“这主要是受1月份元旦、春节对消费的拉动影响,叠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放开后的初始效应,消费会在一季度前期保持一个较为旺盛的态势,并随着一季度中后期节日效应的逐步消减回归正常状态。总体上,一季度消费会为全年经济企稳回升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潜能,呈现马太效应带动全年消费持续走高。”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