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以“数字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拉开帷幕。

在当天下午的“数字碳中和投融资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演讲中表示,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半年以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发布。去年8月,全国有30个城市进入到首批气候投融资的试点,意义是非凡的。

在他看来,气候投融资试点是中国过去6年左右推进绿色金融、过去2年推进双碳目标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那就是使得气候投融资的工作落实到地方,让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金融机构都全面开始参与到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王文同时指出,气候投融资也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碳核算存在着巨大的难点,缺乏核算的整个非常好的标准规范,信息的披露以及数字化建设的各方面普及也存在不足。

其次,融资参与的主体性的多样性有待提升。现在90%的绿色投融资资金总量都来自于银行,其他的金融机构如基金、信托和资本市场等要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进程当中。

第三,当下的绿色金融业务和体系难以覆盖到多范围的气候项目。

针对这些难点,王文也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强化协调性、协调感。进一步加大地方和地方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要通过气候投融资去建立城市试点以及更多企业和机构之间的数字化绿色供应链,才能使当下的气候风险共担机制成型。

第二,发挥创新性。一方面要带动市场化、规范化,更重要的还是要发挥企业的功能,解放更多的思想,有更多的政策创新窗口。

第三,要提升落实度。不仅要完善气候投融资下的环境披露体系,还要建立气候投融资的数据库、项目库,尤其现在要推进ESG层面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相关评级的公开化、公正化。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