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经济数据。
受去年低基数影响,4月多数经济指标增速在回升,比如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接触型服务业的加快修复,带动经济回升,也推动整体就业的改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刨除低基数因素,4月服务业表现较为强势,但工业生产表现偏弱。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负增长,反映工业扩张势头在回调,是终端需求偏弱的表现。4月工业生产不及预期,主要受投资、商品消费恢复势头放缓影响,出口仍在稳健增长好于预期。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月有所下降,但是青年群体失业率仍在攀升。这反映当前经济好转主要是恢复性,内生动力还在修复过程中,需求存在不足。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4月份情况看,在经济恢复好转、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4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明显,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服务业加快修复,工业现阶段性回调
受国内疫情蔓延等超预期因素影响,2022年二季度经济增长0.4%,为去年季度低点。在去年低基数作用下,今年二季度多数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在回升。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8%。
可以看出,服务业和消费恢复势头较快,尤其是前期受到压抑的接触型服务业在加快释放。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呈现高景气度,运输、住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更是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4月工业同比增速回升,但是环比出现负增长。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下降0.47%。从部分主要工业品生产情况来看,4月钢材、水泥、有色金属、汽车、发电量等日均产量低于3月。4月PMI再次跌出景气区间,也反映4月工业生产较3月在走弱。考虑到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4月工业生产增速恢复至5.6%,两者平均的复合增速低于预期。
付凌晖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表示,4月份,制造业PMI出现小幅回落至临界点以下,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暂时性现象。从主要原因看,一是前期生产快速修复,需求恢复相对偏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的继续扩张。二是企业去库存影响,前期由于工业企业库存增长较快,在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条件下,企业主动去库存,也会影响企业景气程度。三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一般4月份相对于3月份制造业PMI有所回落,这主要是企业生产节奏的季节性变化。总的看,制造业PMI这种变化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短期波动。
付凌晖表示,4月工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是目前工业生产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压力。一方面,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外需收缩对工业生产影响会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工业企业还面临着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等一些经营困难。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推动工业生产平稳发展。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4月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节奏有所放缓。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剔除基数后表现也较为强势。工业生产表现相对偏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但环比下降0.47%。投资、商品消费需求不足是经济修复放缓的主要原因,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比1-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但主要是低基数的贡献,环比增长0.49%,较3月增速有所回落。
北京腾景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济预测部总经理崔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剔除基数粗略计算,4月工业增速约为4.5%-5%,服务业增速约为6%左右。整体来看,工业板块相对服务业的恢复动力尚有不足。服务业在稳步恢复但距离疫情前7%的增速仍有差距,工业生产则处于合理区间偏低的位置。
宏观政策应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环比上涨0.49%。4月多数消费品类同比增速在大幅修复,但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饮料类消费同比出现负增长。0.49%的环比增速,低于2、3月份,显示消费恢复势头有所放缓。
明明表示,商品消费的复苏略低于市场预期,短期内消费复苏遇到一定瓶颈。结构方面,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恢复较好,限额以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零售金额增长偏慢。高端消费品零售表现相对较好,中低端商品以及地产相关商品的复苏均较为有限。服务消费的复苏好于商品消费,但客单价有所下降。这些因素背后反映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然偏弱。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和信心的修复需要一个过程,消费的复苏不会一蹴而就,但会持续改善。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较1-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6.4%,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6.2%——这三类投资增速较1-3月均有所下行。
崔煜表示,4月投资略显乏力,国际大环境加之内需尚未明显兑现,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下滑。4月地产投资结构上有所分化,一来是地产竣工恢复快于新开工,代表大量地产项目急于收尾却谨慎新启动项目;二来一线城市销售恢复快于二三线,一定程度代表地产销售端回暖主要来自一线城市刚需。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表示,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可能是部分地区进入雨季,露天施工进程被耽搁。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较快,后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仍有发力空间,有望进一步支持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放缓,跟耐用品消费下行、产能利用处于低位、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海外需求整体下行等因素有关。
4月房地产整体销售在好转,但是部分城市销售热度有所下降。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8.8%。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需求较快释放,商品房销售有所恢复,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出现上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状况有所改善。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前期积压住房需求释放,部分城市市场热度有所下降、市场预期有所下调。尽管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恢复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建设仍在下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稳定房地产市场,仍需要继续努力。
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增长16.8%,进口下降0.8%。在全球需求回落的背景下,我国出口整体仍在稳健增长,好于外界预期。
可以预见的是,在低基数作用下,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在一季度4.5%的基础上继续回升。但是,工业生产出现回调、部分城市房地产销售热度下降、消费恢复放缓、青年群体失业率攀升等,均反应当前需求存在不足,经济尚在恢复进程中。
明明表示,疏通宏观政策传导机制,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三个政策发力方向或值得期待:第一,中央政府适度加杠杆。截至去年年底,中央政府的宏观杠杆率仅为20%左右,仍具备一定的加杠杆空间。第二,货币政策适度放松。通过总量工具来释放流动性,适时适量地进行降准降息,降低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刺激实体融资需求,增强企业部门投资的意愿及能力。第三,稳步推进城投化债。地方债务压力的化解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有序开展由点及面的债务化解工作,为城投平台减负,来更好发挥城投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李奇霖表示,当前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分化、必需品和耐用品消费分化、地产恢复节奏放缓等,均反映出居民消费能力不强且信心不足的问题。耐用品消费减弱、外需整体回落等,使得工业企业不得不去库存,进而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后续仍需政策发力,尤其是想办法来带动耐用品消费回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当前无论是物价还是青年群体就业形势,都显示出需求比较弱,经济增长低于潜在产出,需要关注对需求侧影响。过去三年更多靠信贷扩张,提高了债务负担,这会影响消费,当前需要发挥财政政策对提振消费的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