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水稻育秧进入关键期。在来安县苏皖农机合作社的育秧工厂里,县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张勤正仔细查看秧苗长势。

“这是张特派员推广的品种,在关键的生长期,他都会来指导。”苏皖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贾兴柱告诉记者。

1983年,张勤从农校毕业后,走上了农技推广的岗位。初下农田时,他是个十足的“菜鸟”。面对低下头的秧苗、长了虫的瓜果,他常常一筹莫展。

于是,他一头扎进书堆里,将业余时间全部用在钻研农业科技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学,张勤不仅先后取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还攻下了高级农艺师的职称,并在国际、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正是每天研究专业书籍的习惯,让张勤从“技术菜鸟”变身为“专业大咖”。从业30多年来,他先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累计650多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0多项。

贾兴柱的育秧工厂引进了张勤推广的全新水稻种植模式。“早稻割完后,稻桩上的腋芽重新萌发,两个多月后还能再收割一季稻谷。”张勤向记者介绍,一种两收,不仅节肥节药,还省了人工,两茬合计能达到亩产1吨粮,每亩增收400元左右。自2017年首次试种成功以来,目前该种植模式在来安县已经推广至1万多亩。

凭着过硬的农业技术,2012年,张勤被滁州市科技局聘任为科技特派员,在来安县乡村开展科技服务。他也因此拥有了一个新头衔——“田保姆”。

“张特派员,我家辣椒叶子都枯黄了,请帮我看看还能不能救活。”2021年夏天,在仰山村的一次科技培训结束后,一位老人拦住了他。

老人名叫谢家保,是仰山村一名脱贫户。看到市场上青椒行情好,为了增加收入,他尝试种植了1亩多地的青椒,遇到问题就想到了“田保姆”张勤。

随后,张勤跟着老人来到辣椒地里,蹲下身仔细观察,很快判断是生了烟粉虱所致。

“特派员一来,我心就定下来了,在他的指导下喷上药,挽回了2000多块钱损失。”谢家保感激地说。

“每一次来到田间地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辜负每一位群众的期待。”张勤对记者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