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几天,贵州贵阳一个“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专家走在毯子上看玉米的视频引起热议。许多人质疑,农业专家的脚不能踩泥吗?

我不知道这些质疑的人有没有在雨后或者刚浇完地的时候下过地。但是,我的许多同事都是从业十几二十几年的老农业记者,他们告诉我,在田里土壤水分比较大的时候下地,沙质土壤还好,如果是东北的黑土或者南方许多地方的红土,黏性非常强,而且南方的红土还很重,走上几步,鞋底就会粘上厚厚的泥,走得越多,粘得越多,这时候抬腿拨脚都很费劲。为了甩掉鞋上的泥,把鞋甩出去的事也经常会有。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地里走来走去,鞋底粘走的泥会让地里坑坑洼洼,不利于耕作。

回到贵阳这件事儿,主播不确定这片玉米地究竟是什么土壤,在我们去过的贵州很多地方,大都也是那种非常黏的土壤。如果这里的土壤也是那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都脚粘一堆泥,走路踉踉跄跄,不时再甩甩鞋上的泥。那么多人,鞋会不会飞再说,泥肯定会到处乱飞。这种情况之下,这交流活动还能进行得下去吗?况且,这么多人在田里踩来踩去,以后也会给种地带来麻烦。

农业专家的脚到底能不能踩泥,这本来就不是个问题。踩泥又不是踩地雷,当踩时就得踩,不需要踩甚至不能踩时,那就不踩。

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可能是对一些伪专家的言行产生了反感。但是,伪专家不仅农业领域会有,其它领域也很难说没有。在我们接触和了解的农业专家当中,大多数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和我们其它行业的普通人一样,忠于自己的工作。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袁老那样伟大,也做不到。

很多人希望看到农业专家脚踩泥土的形象感觉才踏实,可能也和我们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研究条件不够先进有关,觉得农业专家就应该头上顶着烈日,脚下粘满泥土。这样的场景应该是我们农业向前发展过程中无奈的经历,而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如果有一天农业专家下地都不用踩泥,西装革履、足不沾尘就能把粮食产量搞上去,那说明我们农业科研的条件足够好了,这是个好事儿。

还有铺毯子的事儿,当地已经澄清,铺的就是便宜的土工布。达到同样的效果,铺土工布还是铺地毯,这样的账不难算。作为多年的农业记者,我倒真希望我们的农业专家走到哪儿都能有厚实的红地毯铺地迎接,跟电影明星似的。如果农业专家能有这样的地位和待遇,那农业应该不用愁了!

三农快评——从三农角度看问题

聚焦“三农”领域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权威跟踪“三农”领域热点、焦点、难点、重点话题,独家解析“三农”新闻事件,认真寻找新闻第二落点,用有速度的关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态度的表达、有温度的关爱、有深度的见解回应社会关切。

作者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常瑞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