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麦到棉花,新疆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景。此刻,仓廪充实的大地上,采棉机正在白浪翻滚的棉田里大展身手。它是新疆农业机械化大军中的一员。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新疆在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进程中步伐坚定,一场农业生产的根本性变革正在发生,意义深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
10月上旬,在新疆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且迪塔格村,村民阿布都扎伊尔·阿力木虽然很忙碌,但一点都不觉得累,“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下种均匀、播得直,同步铺设滴灌带,方便了我们后期管理和采收。”
肥沃的田地里,播种机笔直驶向前方,以前手工播种用到的那些工具“蜷缩”在阿布都扎伊尔家院子的一角,它们的时代结束了。无人驾驶播种机播种深度、下种量等的标准化生产,为冬小麦出好苗、出全苗奠定了基础。“这几年,我们村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播种的小麦高产稳产,村民种植冬小麦的积极性很高。”且迪塔格村党支部书记阿书记说。
由种到收,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等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农机装备在天山南北马力全开,收获着“当下”,播种着“未来”。新疆数千万亩棉田里,大型采棉机正在进行作业,成为当下中国一道壮观的机械化采收景观。
进入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68万余亩棉花全面进入采收期,机械采收面积超过1230万亩。“以前种二三十亩地都感觉非常吃力,人力不足、工序繁多,秋收时还要从外面招拾花工,劳心劳力。”回忆起10年前棉花采收的场景,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5连种植户袁家强记忆犹新。如今,他种植了400多亩棉花,单产达480公斤,从种到收实现100%全程机械化。
2022年,全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率预计将突破94%,棉花机采率达80%,地方和兵团共有7000余台采棉机投入棉花采收作业。从兵团到地方,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农机俨然已经成为田地里的主角。
自主创新的燎原之火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镇统其克村的高标准棉田里机声隆隆。2022年,尉犁县投入760余台国产采棉打捆一体机,打一个捆只需要5—6分钟,重量在850公斤左右,相当于10个劳动力一天的采摘量。
在政策助力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国产自主品牌的农机近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疆沙雅县塔里木乡央塔克巴什村种植户马鹏程感叹:“这机子用了好些年,依旧很给力,是个好伙伴。”他的播种机、采棉机都来自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持续建设,新疆农业种植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数量逐年增多,科技含量持续提高,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产品。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研制生产的三行、六行打包采棉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以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阿克苏为中心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
创新的火种亦在村庄里萌发。在新疆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拜什吐普村,农民阿布都沙拉木·牙生发明的“瓜开沟平地覆膜机”,每年为他带来50万元的收入。 这个当地瓜产业中的关键发明,彻底改变了村里及周边农户的种瓜模式。每天100—200亩的播种效率让过去十几天的播种过程缩短到了一两天,且播种质量大大提高,这意味着瓜可以用水规范、生长均匀、同时成熟、收购集中快捷,各项因素一综合,种瓜亩均收益增长30%到40%。和弟弟一起种了150亩瓜的村民于赛因·依明说:“要没这个机器,我们累死也种不了这么多地。”
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
不久前举行的2022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上,国内外5000余个品种的1万余台(套)农机装备亮相,彰显了新疆作为农机装备使用、交流重要平台的底蕴。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等措施,推广一批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自动化程度高、精准作业能力强的智能农机装备纷纷“上阵”,让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快速普及。
新疆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种植大户冯汝刚2022年种植了1500亩冬小麦。他说:“种地都机械化了,不再像原来那样拼体力,而是要多动脑子,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这才是丰收的保障,这是大趋势。”
如今,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2021年,全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5%,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6%。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12年的1968.27万千瓦提高到2021年的2995.88万千瓦,年均增长4.8%。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深刻改变了农业的内涵,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