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1月24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面积达3300亩的国土综合整治(提质改造)项目,传来亩产稻谷600公斤,单季产粮198万公斤,产值达396万元的喜讯。昔日的荒滩,成为了高产良田。
这个由西双版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主体实施单位的项目,从今年4月1日正式进场开始实施,在半年时间内不仅完成了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水稻种植、管护和收割,还完成了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的项目。
“这个采用澜沧江滩沙坝改造的项目,实施中得到了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玫介绍说,实施工程中采用州级统筹实施取得了县市级自主实施、资金筹集方式、施工期限和种植管护模式等多项突破,并且为西双版纳实现了3300余亩耕地的增量。
通过县市级自主实施等突破,解决了县级资金不足和项目周期过长的矛盾,州发改委在15天内完成项目立项批复,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强力推进实现了项目推进“一条线”进程。同时项目实施的6.29亿元全额由州级财政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项目资金的拨付。并且将此类项目一般需要18个月的周期时间,缩短到了6个月,体现出了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和最好的效能。
“我们改变以往项目与种植管护分离的模式,将水稻种植和管护也一并纳入到项目管理工作中,成为了这个项目实施的最大亮点。”李玫说,推出“项目实施+种植管护”一体化模式,不仅让土地租金及补偿款一次性拨付到农户手中,后期管护种植还为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让村民得到了双重实惠,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起到了防止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发生的作用,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的真实性。
据介绍,由于引进了专业的农业种植技术,并突破了项目服务机制,通过招投标引进管理服务公司、全过程工程审计、财务审计公司,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标准完成。项目实施通过科学和专业的方式有效治理了土地退化,并成功解决了土壤污染预防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为稳定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使新开垦的耕地重回绿色和健康,“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方针得到全面落实。这样的项目的管理模式,开创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先例,释放了强劲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