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创中国”服务团一直秉承“引领科技,服务地方”的实践理念,发挥涉农领域学会专长,有机整合国家地方涉农科技力量,将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科技富农,切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自2020年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一直服务宁夏葡萄酒产业。在中国科协2022年“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支持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组建 “科创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服务团,重点服务宁夏葡萄酒产业与智慧农业,通过聚焦产学研用多方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汇集技术成果、开展转化对接服务、提供创新咨询和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助力宁夏银川葡萄酒和智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把脉 为葡萄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开良方


(资料图片)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充分发挥“科创中国”葡萄酒产业服务团的组织与政策优势,深入发掘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动员能力,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走进企业实地调研,交流研讨,深挖需求,从上游葡萄种植、葡萄园管理、果园机械设备的改良和研发等,下游葡萄酒的酿造、发酵菌种培育和筛选、营销、品牌文化、电商平台的搭建等把脉问诊,为葡萄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献力献策献技术,探索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针对葡萄酒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专家们从种植模式、农艺农机融合、农业机械化、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产业融合、销售营销、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与建议。

从全产业链角度考量,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成本、产量、价格、销售、品质和品牌等问题归根到底是种植模式问题。葡萄酒企业自身要以科技为抓手,在品种选育、繁育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拓展完善产业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农业机械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军认为,葡萄园标准化、规模化需要提升。新园建设时候要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家代表宁夏仁益源酒庄经理邵青松结合从业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认为,种植模式多元化且没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是制约实现机械化作业的主要瓶颈问题。他建议研究示范推广“T字形”葡萄藤标准化种植模式,并积极开发适应“T字形”葡萄种植模式机械化作业技术和装备,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希望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项目支持,研究制定种植标准,开展标准化种植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研发机械化埋藤和出土作业技术与装备等,共同探索和推进提升葡萄园机械化作业水平。

面对企业关注的葡萄种植中的“两高一低”(成本高、价格高和效率低)、协同问题、机械化问题,专家一致认为,葡萄园机械化、智能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宁夏大学原副校长田军仓教授指出,葡萄藤机械化埋土和出土、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田间管理、葡萄机械化采摘等都存在困难和短板,急需要研发攻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军教授认为,机械化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应深化农机农艺融合,解决机械化作业难点。农机农艺融合非常重要,也是发展方向。

智能农机对控制成本、提升质量有很大影响。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院长、宁夏葡萄酿酒产业首席专家张军翔教授也认为,葡萄园机械化将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宁夏,葡萄埋土出土机械化水平如果不能提升,无法实现机器代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成为发展的瓶颈。他呼吁政府成立农机农艺公司,以问题为导向,让企业引导,凝聚专家力量,解决葡萄种植管理与收获机械化问题。

专家们还指出,智能化必须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副教授宋育阳表示,提高智能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葡萄园种植成本问题。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宁夏葡萄园还未真正实现。张军翔建议先在宁夏开展试点示范,迈出第一步。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张昭也认为,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设计使用智能装置等,把能做的先做好,分步实施、逐个突破,假以时日,相信一定推进实施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除了从上游葡萄种植、葡萄园管理、大型机械设备的改良和研发等方面进行指导外,专家们还指出,酿酒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不高,需要研发培育新菌种,从特异化、差异化、风格化等方面实现突破。相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葡萄酒的市场销售,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定价,优品上,劣品下。营销方面坚持渠道为主,线上为辅的方针。注重品牌的打造,特别是区域公共品牌的培育,同时需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转变消费者的理念,重塑消费者的信心和忠诚度。从产业链延伸方面,对葡萄皮、葡萄籽、葡萄枝叶等剩余物的开发利用也应该引起重视,努力做到“吃干榨尽”,资源高效利用,增加产业附加值,要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升好共享价值链。

另外,专家也一致认为,政府调控、管理、协调、支持的作用不可小觑。地方政府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将葡萄酒产区这张名片传播到全国各地。田军仓教授认为,作为产业,葡萄种植、酿酒、营销需要各部门加强协作,政府提供经费设立科研项目,专家从技术上攻克难题;同时,政府还应为营销创造条件,酒庄应重视降成本、增品质、提质增效。张军翔教授认为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熟的价格分类体系。建议政府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以质量为主的可信的定价体系,科学规划、良性规范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秀俭表示自治区和银川市政府非常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今年要求,葡萄酒产业从“种的好、酿的好”向“销的好”转变。从销售方面来讲,缺乏人才,缺乏专业的销售团队。在疫情影响下,很多酒庄资金链断裂,缺乏资金,虽然针对销售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但远不能满足酒庄诉求。建议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引进线上平台,从这些方式使销售量提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长孙钊针对酒庄成本高问题,建议有关部门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密切联系,从国家补贴、项目经费、优惠政策(税收等)等方面寻求多途径政策支持,获取更多资源,帮助企业获得政策支持,降低成本。他建议,酿造好的葡萄酒和培育知名品牌需要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引入销售资源,考虑市场反馈,提高销量,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创中国”服务团项目责任人王应宽秘书长总结指出,根据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实际,邀请专家“把脉问诊”,为宁夏葡萄酒高质量发展开“良方”,群策群力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支招,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和新举措,有利于引领产业突破传统思维,打破现有格局,找准发展方向,以期从根本上改变葡萄酒产业种植模式不规范、产品杂乱、品牌参差不齐、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和销售渠道不畅的现状,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壮大。专家把脉有助于企业家们宏观上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厘清经营发展思路,实践上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新规范,有效提升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 助力创新技术在对接中落地生根

“科创中国”服务团还充分发挥自身“孵化器”的作用,将服务团专家掌握的专利技术与地方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体系,科技赋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2021年7月以来,宁夏科技厅制定印发《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发布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创中国”服务团在对项目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专家、技术资源,促成了揭榜挂帅项目的成功。

枸杞为宁夏“五宝”之首,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宁夏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到全国总量60%以上。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枸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短缺、专业机械缺乏、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生产成本高等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当前枸杞机械化采摘存在的损伤率高、采摘效率低、果实转运及预冷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在便携式采摘器研发的基础上,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模式,研发具有宁夏特色的“高效率、低损率、快转运、保质量”的机械化采收装备,开展人机交互式枸杞一体化移动采收平台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高效作业是保障宁夏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昱潭教授团队深耕本地特色产品机械,在枸杞采摘机械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可揭榜挂帅,组织带领自治区内外专家联合攻关,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与需求。

王昱潭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宁夏大学宁夏中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鉅诚智能精机有限公司等多家涉农高校、企业力量,共同开展人机交互式枸杞一体化移动采收平台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该研究的应用落地将提高有效作业时间和采摘效率和质量,提升操作安全性、舒适性等。除此之外,利用3000 亩采收面积的示范应用效果,引领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速改进枸杞栽培及种植模式,使枸杞的栽培、种植及修剪模式更适宜于机械化采收,也可以进一步推广适宜机械化采收的篱架式栽培管理模式,助力枸杞生产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博采众长 共商发展谋大计绘蓝图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创中国”服务团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理念,与地方建立了深厚坚实的合作基础,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迈向纵深。希望通过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助力当地产业吸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博采众长,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充分发挥引进来的积极推动作用,提升自身实力走出去。

继先后服务河北果蔬加工、新疆北斗导航精准农业、陕西苹果和猕猴桃、宁夏葡萄酒产业、山东潍坊现代农业等,取得良好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之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创中国”服务团还致力于尝试搭建不同区域产业发展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不同区域产业共同发展。

9月2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2022潍坊对接会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上,宁夏葡萄酒专家与山东潍坊现代农业产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深入沟通交流,共同商讨发展大计。

宁夏葡萄酒产业专家介绍了宁夏葡萄酒产业建设中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宁夏大学农学院研究员王振平介绍了盐碱滩涂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可实现科学的水肥管理、提高施肥利用效率、提高葡萄果实品质。采用酿酒葡萄水肥土一体化、标准化整形修剪等优质高效栽培专利技术,种植的葡萄品质高,可提高葡萄酒的市场经济效益及国际竞争力。他还介绍了通过严控品质,与国外专家合作交流,参与国际葡萄酒大赛,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合作,品鉴葡萄酒并不断完善优质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提升宁夏葡萄酒品质并获得国际大赛金奖的先进经验。宁夏气象领军人才、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煜介绍了葡萄园晚霜冻害发生原因及冷空气疏导策略等有效的防御措施;葡萄越冬冻害形成机理及选择适宜品种及建设保护仓等有效的防护措施;也介绍了制定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评价技术标准,开发了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认证与溯源系统,为多家酒庄开展专业化气候品质评价服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开展分区域、分时段、分影响、分灾种全链条气象服务,降低灾害损失的先进经验。

企业家代表结合企业实践,畅谈对智慧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应用与思路。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超重点介绍了潍柴雷沃iFarming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该方案可解决“谁来种地”“科学种地”,未来种地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目前企业根据果园作业场景,正在研发适用于果园相关拖拉机机械,未来在智能驾驶、精准作业、管理平台、数字农服等方面将持续创新。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经理胡冰冰分享了《基于北斗精准时空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主要介绍了千寻位置公司数字农业建设新思路:“机器换人”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可提供产、供、销标准化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病虫害监测、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等核心硬件建设高可靠高精度定位提高智能农机系统安全;高精度地图实现农业全域信息一张图:数字农业无人农机管理、智能农机管理、农田信息管理、变量施肥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物联网传感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升级、线上线下一体化产品及服务。公司已在农机、无人机应用、数字乡村平台建设、作物生命周期、砀山梨示范基地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柳平增教授、北京市农机研究所副所长张晓文研究员、山东理工大学张彦斐教授等也都介绍了各自团队在农业信息化、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领域的成果。柳平增介绍设施环境和畜牧物联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从生产实际出发,实现了环境精准控制管理,解决了生产流水线上产品的溯源问题。农业大数据平台在大蒜产业应用,推动了大蒜产业平稳发展;在沙漠生态环境治理应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油茶籽油溯源、在蔬菜产业链信息化、黑猪产业链食品安全溯源、实现了全产业链信息的溯源,有效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

张晓文介绍了北京市农机研究所针对安全性、高效性、自动化的要求,创新研发的多项设施农业智能化装备与应用。研究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地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未来将高效养殖、高效种植、智能装备在多学科、产学研有效结合。

山东理工大学张彦斐教授介绍了兰玉彬院士团队在生态无人农场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该团队于2019年在山东淄博落地实施的国内首个生态循环农业、智慧农业试验基地和生态无人农场,解决了未来谁来种地、生态环境恶化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全面推行玉米、小麦作业全过程无人化管理,可达到降本增效,刷新了小麦单产全国纪录,实现了“田间不见农人影,但见农机骛自忙”的愿景。

山东潍坊科协领导对宁夏葡萄酒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参考山东潍坊及寿光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做大做强宁夏葡萄酒品牌,做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大品牌;二是加强品牌的推广力度,如利用行业专家的知名度及专家的自媒体等扩大宁夏葡萄酒品牌的影响力;三是建议设立品牌形象大使,用以增加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

王振平也从应加强疏花疏果,改变栽培理念,提高葡萄品质,采用标准化的整形技术,葡萄栽培到采收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对山东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企业提出建议。

此外,会上同步组织专家与企业开展了现场对接,共有16家企业与专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

宁夏葡萄酒和潍坊现代农业作为各自地区的特色产业,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通过介绍经验,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有利于各自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次对接会对于促进“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专家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和潍坊市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汇聚众智 助力葡萄防灾减灾减损保产提质增效

葡萄防灾减灾是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安全优质高效,促进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11月18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专门组织召开了2022年“科创中国”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防灾减灾研讨会暨葡萄防灾减灾技术与人才培训会,希望通过专家把脉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乃至全国的酿酒葡萄产业减损保产、提质增效有所助力。与会专家围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现状、气象灾害风险、环境与葡萄品质的关系、病虫害的防控,从抗逆育种、高效栽培、品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探讨,吸引了酿酒葡萄领域专家、企业与种植户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玉林教授从我国葡萄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以及影响葡萄品质的主要因素出发,指出葡萄品种与气候的互作关系。结合丰富的国内外案例讲解,从避热栽培、避雨栽培、抗寒栽培、霜害预防等多方面分享了葡萄抗逆栽培的研究与策略,为葡萄减灾防灾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宁夏气象科学与研究所张晓煜研究员介绍了贺兰山东麓自然地理条件,分析了霜冻产生的地理气象原因与成灾的机制,分享了葡萄园霜冻防御技术与葡萄园霜冻风险管理系统,为酿酒葡萄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指导借鉴意义。宁夏大学张光弟教授针对埋土防寒区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防寒抗冻的技术,并分享了团队在保护仓、越冬防冻防霜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葡萄防灾减灾技术开拓了创新性工作。

宁夏大学顾沛雯教授作了题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流行预测方法研究》的报告,分享了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霜霉菌孢子囊扩散动态、霜霉病田间发生的分布模拟与预测、霜霉菌潜伏期田间宏观定量分析、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高标准建园的角度,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杜远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范培格研究员分别从葡萄园高标准建园的实用抗逆技术与土壤管理关键技术、高抗逆酿造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技术的角度,为宁夏规划高标准建园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

面对气候变化导致酿酒葡萄物候期提前、产量降低、糖高酸低,进而影响葡萄酒的口感、香气和平衡性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旭教授给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栽培措施,有助于酿酒葡萄主动性适应气候变化。新疆农业气象台李新建研究员针对新疆葡萄产业特点及发展现状,阐述了新疆葡萄主要面临的气象灾害及葡萄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新疆葡萄气象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代占武研究员讲解了环境因子对葡萄产量、葡萄果实糖酸与果实颜色等内容的影响与调控,为生产上基于气候条件、土壤特征进行果实精准调控尤其数字种酿精准控制葡萄品质提供了参考与指导。宁夏气象科学与研究所李红英研究员葡萄气候品质评价的角度分享了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评价指标方法,并结合案例丰富地讲解了评价指标应用及评价注意事项。

此次研讨和培训有助于葡萄种植人员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助力宁夏贺兰山东麓乃至全国的酿酒葡萄产业减损保产、提质增效,促进促进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