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的品牌名Carrefour,法语意思为“十字路口”。
谁料到,家乐福中国如今正身陷“十字路口”,亟待寻找“出路”——深陷关店、供应链危机和购物卡兑换风波的家乐福中国,需要一场彻底的“自救”来挽回商誉和市场信心。
2023开局就很难
1月初,市场有传言称连锁商超家乐福“即将倒闭”,且有媒体在北京走访家乐福卖场发现,有的门店出现了货品大面积空置的情况,且大部分商品不能使用家乐福自营的购物卡结算。卖场张贴的通知显示,“由于系统升级,购物卡暂时不能结算”。
(相关资料图)
同时,其他城市的家乐福,也存在购物卡购买商品受限制的情况。
据《财经》统计数据显示,家乐福目前在营业的门店中,有三分之二都出现了大面积货架空置等异常状况。其中北京、上海家乐福的核心区域门店的经营异常率达80%以上。
对于限制使用购物卡及供应商应付账款等问题,家乐福中国并没有正面回应,仅在对媒体回复中称“因挤兑导致抢购造成的供应链压力,需要一个缓冲调整的窗口期”,目前正在努力恢复供应及扩大购物卡使用范围。
但来自市场层面的信息反馈则更为悲观:一位成都的零食经销商称,“在四川家乐福渠道几乎是一夜之间崩塌了。”
一位低温食品供应商告诉经济观察网,从2022年6月开始,家乐福超市就完全停付了货款,导致他所在企业接近破产,无法给员工发工资。
另有为家乐福供货的国内食品经销商告诉新京报,其已与家乐福合作了14年,与家乐福交接的模式为“入场费+账期+陈列费”,账期时间一般为60天左右。从2021年开始,家乐福支付尾款的时间出现拖延,2022年10月家乐福开始拖欠货款。
缺货只是表象,资金链出问题才最为致命。据天眼查数据统计,在近5年的家乐福供应链相关案件诉讼中,2022年案件占比最大,家乐福作为被告的身份占比为97.7%,涉及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20个,占比44.4%,多为供应商追债。
如2023年年初相继传来旺旺食品、好丽友等食品企业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分别要求冻结被申请人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398万余元、2274.12万元的消息。
对零售业来讲,“断货”又“缺钱”的经营现状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家乐福正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限制购物卡消费,引发持卡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质疑,导致支付货款延迟,从而供应商不信任然后停止供货,最终导致大卖场出现缺货,资金回笼失败。
家乐福怎么了?
公开资料显示,家乐福集团于1959年创立于法国,是大型综合超市概念的创始者,欧洲第一大零售商。1995年进入中国,采用合资方式,28年间将门店开到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在巅峰期,家乐福在中国拥有超过300家门店。
对于快消行业的老兵而言,都明白“家乐福”三个字对于中国零售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家乐福在中国引入了‘大卖场模式’,是以收取通道费为主的盈利模式,开创了供应商要将商品摆上货架,就要向卖场缴纳通道费的先例。”有业内人士告诉食评方,如今商超里各种让供应商头疼的“店庆费”、“节日费”、“促销费”、“广告费”、“堆头费”都来源于家乐福这种“上游盈利模式”的延申。
彼时,家乐福全球总裁曾如此总结这种模式:“把供应商逼到墙角,再给一颗糖果。”
但到了2012年,在快速崛起的电商冲击下,以价格战、补贴、下游盈利模式的买手模式,加上百万种标品的选择,使得家乐福的大卖场被迅速切割走了除生鲜外的几乎所有标品优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表示,家乐福在1995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采用了轻资产的“家乐福模式”——即赚取供应商入场费、品牌管理费、政府红利、房地产红利等。但该模式的弊端在于大卖场未及时建立自己的仓库、供应链,将成本与压力分摊给供应商。2010年后,大卖场受电商购物冲击、市场红利减少,运营每况愈下,最终导致家乐福“塌方式”危机。
截至2018年年底,家乐福中国因无法抵御电商零售的冲击,连续多年营收下滑负利经营,便将其国内239家超市的80%股份以人民币48亿元低价变卖被给了在3C零售市场的龙头企业——苏宁易购。
但家乐福在2018年并入苏宁易购体系后,并未如愿走向“重生”。
2022年3 月,被称为 “亚洲规模最大旗舰店”的北京家乐福中关村店正式歇业。
2022年7 月,开业长达 22 年之久的北京家乐福方庄店也宣布关闭。
同样地,2022年上半年,开业13年的郑州金水路店宣布关店。2022年下半年,开业25年的天津白堤路店、开业17年的深圳红宝店、开业15年的武汉二七路店相继关店。2022年底,郑州最后一家家乐福宣布停业,家乐福彻底退出河南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为151家,较2021年末缩减了54家。家乐福已退出杭州、成都、郑州、长沙、宁波、石家庄、贵阳、福州、南昌、呼和浩特等市场。
同时苏宁易购的财报显示:家乐福门店营业面积从144.6万平方米缩减到99.21万平方米。2020年、2021年,家乐福中国净利润分别为-7.95亿元、-33.37亿元。
而在近期苏宁易购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苏宁易购预计净利润亏损为95-115 亿。业绩预告又明确指出,2022年家乐福渠道受疫情、电商等综合因素影响,同时部分区域门店优化,业绩下滑。
家乐福的“自救”
尽管风波不断,但家乐福中国方面对媒体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转型升级,除了传统卖场外,家乐福零售云、易采云、会员店等业态正在推进,其新业态“社区品质生活中心2.0”门店,3月份也将会在北京、上海、昆明、徐州、无锡、沈阳等地率先亮相。
据了解,近期伊利、徐福记、上海家化、爱仕达、亿滋等品牌已经与家乐福管理团队就2023年的经营规划进行沟通,立白则与家乐福敲定了2023年将冲刺1亿元爬坡目标。
“今年是家乐福供应链转型变革升级年,一方面,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推进供应链模式迭代和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用开创的精神在发挥总部集采优势下,加大区域采购属地化近场供应链建设,更好适应零售行业环境发展。”家乐福中国执行总裁张奎表示。
但有媒体评论指出,“对时下的家乐福来说,创业精神或许已经不是第一位了,其面临最大的考验并非大卖场商业模式没落,而是母公司苏宁易购的资金压力。”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有门店负责人及多位供应商均表示,家乐福门店收银款项被大股东苏宁易购划走,导致家乐福没有钱为供应商结账,也导致购物卡无法使用。
对此,家乐福中国方面表示收银资金被大股东挪用说法不实,但并没有解释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原因。
事实上,遭遇供应链危机的不只是家乐福,其母公司苏宁易购也同样如此。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2月8日,苏宁易购全资子公司上海苏宁易购商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再次新增多条被执行人信息,目前公司累计被执行金额超过974万元,未履行金额超过5000万元,从去年9月份开始,其被今麦郎、百事可乐等多家公司申请破产。此外,苏宁易购合肥生鲜采购公司、鞍山苏宁易购销售公司、苏宁物流等也都有被供应商申请破产或是强制执行的记录。
在家乐福和母公司都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下,家乐福想做新业态、想要稳住供应链都面临极大的考验,新业态的投入从哪里来也同样是未知数。
2023年2月20日,家乐福方面放出消息,家乐福中国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签约,推动双方在供应链、资金、商业运营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但并未披露具体金额。
这对家乐福中国是一次自救的机会吗?结果不得而知。但每日优鲜在倒塌前半年,也发布过与山西东辉集团签订2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协议的消息。
就在笔者截稿当日,又传来“3月6日,昆明家乐福龙泉店因欠租被商场解除租赁合同”的消息,而这与昆明家乐福正大店因类似原因被“封店”的新闻间隔不到二十天。
对此,家乐福中国方面回应称,“一方面,我们正在跟业主积极沟通,优化我们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结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品类布局,来进行门店的改造,目前正大店正处于改造时期。”
但也有好消息传来。3月3日,北青社区报报道,位于北京地铁九棵树站附近的家乐福通州店已恢复,货架重新摆满了商品。
无论如何,迷失在十字路口的家乐福中国,确实亟需找到回归正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