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澎湃新闻主办,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科创领袖论坛以“迈向碳中和”为主题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召开。本次论坛,研发机构、科创企业以及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碳中和的愿景、低碳革命的进程和科创企业的责任与机会。
2021年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一周年,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需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这既是巨大的减排挑战,也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表示,澎湃新闻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需要做一个积极的反馈者,报道更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尝试,跟踪更多减碳措施落实的具体工作,此次论坛旨在为迈向碳中和路上的同行者提供一个开放讨论的机会。
据了解,我国48%的碳排放来自电力行业,因此实现碳中和,离不开能源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在主题为《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主旨演讲中指出,能源的变革要从燃料的零碳化和电力的零碳化做起,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双碳的目标特别是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绝对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谁能够在零碳技术创新占据领先的位置,谁就有可能引领下一轮产业革命。”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就重点介绍了新能源里的光伏。在彭澎看来,和其他新能源相比,光伏具有普遍性、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和效率稳定的特性。同时,她也指出了电力重构后带来的投资机会。“一些新型行业将接棒传统重资产行业,主要分布在四个领域,一是电源侧如风、光、生物质的电站;二是储能的电站,包括电化学和抽水蓄能;三是配网侧的投资;此外还有特高压,也就是主干网的投资机会。”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能源降碳和物料降碳双管齐下,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主题为《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创新》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了这一观点。“能源降碳是主力军,过程中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还要注意物质降碳,因为物质消耗越多,隐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就越多,通过循环经济减少物质流动可以降低排碳量。另外,在产品的循环使用过程中可以把降低的二氧化碳标出,经过这个过程的减碳是非能源替代的方式,也就是产品减碳。”
“双碳”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碳市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对实现双碳目标以最低的社会成本降低碳排放具有特殊意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指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一方面是一种生产价值体现的方式,有利于碳排放外部成本内部化;另一方面和其他传统的,包括像土地、劳动力,还有大宗商品等要素一样,会成为一个全新的要素市场,因此所形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以效率优先为导向,促进更加高效、清洁的生产方式。”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靠技术、政策、市场三者合力完成,即国家要有政策、科学界提供创新的技术、企业家提供市场。其中,企业的作用是最特殊的,如果没有企业或企业家的介入,碳中和可能只留在口号层面,因此,论坛的后半程以“企业在‘碳’索”,从市场角度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展开了圆桌讨论。
在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看来,“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新能源企业和行业而言,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红利,而对于行业外的企业来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企业会用‘光伏+’的思维来考虑未来,也是战略层面的思考。新能源例如光伏不仅会成为节能减排的途径之一,也是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对一些行业而言,实现零碳意味着短期内成本的升高,尤其是对能源价格相对敏感的数据中心。对此,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梁艳坦言,减碳是一定会向前走的路。“绿电的价格确实会高一些,但是从企业责任的角度而言,绿色数据中心的价值是被上下游产业链一致认同的。”同时,她还预测能源技术革命即将到来,企业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储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配备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
论坛上还发布了“2021科创先锋企业”榜单,以表彰“双碳”政策的积极响应者。施耐德电气和宝洁荣获“2021科创先锋企业·双碳特别奖”;蜂巢能源、驭势科技和小米荣获“2021科创先锋企业·先锋引擎奖”;获得“2021科创先锋企业·新锐潜力奖”的是:创米科技、XSKY星辰天合、理想汽车、飞凡汽车以及雅迪科技。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