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华泾镇的戴老伯今年已经87岁了,多年来一直独自居住,自己照顾自己。近几年逐感觉渐力不从心,但又不想去养老院。如何实现“养老不离家”,又能让老人享受到精准的全方位服务?徐汇区数字养老给出了解决方案。
针对戴老伯的情况和需求,华泾镇安排评估人员上门实地勘察,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适老化解决方案,对家居环境进行必要的适老性改造:针对洗澡困难的问题,安装了固定可折叠淋雨凳,坐姿洗浴更省力,同时配备防滑垫,降低滑到风险;针对易忘关燃气的问题,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燃气泄露时能够及时报警提醒,避免伤害扩大。
经过一周时间的专业安装及改造,添置照护服务所需的护理床、康复器具、移动辅具等设施设备,戴老伯家变为一个适老、安全、温馨的家。
除了硬件改造外,数字“云”的关怀也无处不在。在永康养老院的24小时居家养老智能化系统中,戴老伯的体征数据随时可看。这个系统通过应用智能床垫、人体雷达、生命体征探测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等设备,实时搜集、传输、分析各种状态数据,并能够实时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实时了解老人的状态,实现跌倒、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多场景监控,及时响应服务请求。
为防跌倒,戴老伯家里添置了无感跌倒报警探测系统,用非接触式探测,提高使用便利性。通过对住房的改造,系统可以在不接触老人的情况下进行探测,无需佩戴,解决了老人不愿佩戴、忘记充电等问题;可以有效覆盖视频监控系统的盲区和禁区;不受环境温度影响,识别率更高;运用Wi-Fi、微波、超声等射频信号,通过雷达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对监测信号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和人体行为感知。
通过一系列的软硬件配置,戴老伯可以安心享受“家庭照护床位”:在自己家养老,同时通过智能平台享受专业服务。养老机构的云端系统,会综合来自多种设备的数据,分析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预警。医护团队根据老人的情况,按照不同护理等级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及时跟进人员上门进行医疗和生活方面的照护。比如每周上门,对戴老伯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及设备维护等工作;组织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提供专业的就医参考及慢性疾病饮食指导。
戴老伯只是徐汇推进数字化养老工作的受益者之一。记者从徐汇区民政局了解到,徐汇依托“一网统管”组织架构,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数字模块”,以体制内机构为主,各类服务平台为辅,努力探索构建“1(区政府统管)+13(街道镇)+N(区民政、医保办、卫健委、医疗卫生等专业服务部门机构)+306(居委)+M(公办和和非公养老机构等)”的数字化社区居家徐汇为老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用数字“管政策、管平台、管人、管事、管过程”的功效。
借鉴机构医养、康养经验,把养老资源和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突破”。重点推进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通信、定位、行动和生理体征等监测技术对老年人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急救、健康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借鉴机构服务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家庭养老模式”。
此外,徐汇还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数字化新兴技术,推动养老服务,转变养老模式、养老观念、养老服务结构,从服务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去繁化简,突破服务壁垒,跨越数字鸿沟。围绕“赋能高品质”核心,聚焦养老相关的医、食、住、行、文、体、康、护八大领域场景开发。
徐汇区以技术手段提质养老服务供给、便捷养老服务,打造智慧养老数字化生活新图景,以数字化推动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文章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