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全自动口罩机每分钟出60片,但2020年疫情非常时期,上海大量原本与口罩完全不沾边的制造企业,都能火速跨界生产高速口罩机,一分钟竟能出1000片;产业面临用工问题,但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无论复工复产率还是制造业增速依旧亮眼;更夺目的数字是,上海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名工人,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的机器人密度高达980台/万名工人……这些漂亮数字与速度背后,都有赖于上海在智能工厂这一数字经济新赛道的提前布局,并给予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巨大且丰富的应用场景。
上海眼下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优势,“其中智能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涉及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集成应用。事实上,上海自2020年起,就开始实施《上海市建设100+智能工厂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今年已是收官之年。”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介绍,专项行动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100家智能工厂,打造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培育10家行业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据了解,上汽乘用车临港数智工厂和华谊新材料智能工厂现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上海延锋、上海新时达、光明乳业等5家企业已荣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还有60家企业已授牌或即将授牌“上海市智能工厂”。
从以上来看,上海智能工厂建设中既有硬核航母级企业,也有小清新。比如,以上汽乘用车为代表的航母级标杆性智能工厂,就处于金字塔顶端,被称为“工业4.0”灯塔工厂。但同时,上海也有如兰宝传感科技这类规模数亿元、在“离散型传感器”细分领域地位突出的隐形冠军。这也符合上海产业部门对各类供应链“链主企业”的培育方向。
面向“十四五”,上海将从“金字塔型”分层分级推进、“一业一策”分类推进、装备“双数”三个维度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金字塔型”分层分级,是指按照标杆性智能工厂引领、智能工厂示范、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广三个层级,来形成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一业一策”即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制定专门政策分类推进;“双数”是指推进数字化制造装备和装备制造数字化。
智能工厂为上海的智能装备和智能机器人应用提供了底座。按照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6500亿元,重点细分领域从国际跟跑、并跑转向领跑。而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上海要在推动工业机器人升级、扩大服务(特种)机器人规模、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三方面发力。
据介绍,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地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海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发布机器人密度的城市。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