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化工企业在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降碳减排、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艰巨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吕亮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化工企业既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但是又具备诸多优势。比如,在可利用土地、屋顶及水面等方面资源众多,绿电消纳能力强、绿氢应用潜力大、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优势。”
因此他建议,要加快新能源协同发展,助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虽然当前国内各能源化工企业工矿区面积广阔,但利用工矿区、炼化基地开展风光发电项目却不在国家政策鼓励范围内。”吕亮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企业用于自身的绿电替代及”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在光伏、风电资源获取及电力并网方面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能源化工企业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地热资源具有开采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征收地热资源税预计拉高供暖成本。”
为此,吕亮功建议: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将能源类企业利用自有工矿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纳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范畴,同等程度推进实施,并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同时,研究出台新的财税政策,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在光伏、风电等资源配置及电力并网等方面制定鼓励政策,支持能源类企业在周边区域建设“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用于自身绿电替代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地热资源税给予政策支持,采用减免、从低征收或仅对“采灌差”部分纳税,支持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h,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2011年始,我国开始大规模推进光伏电站建设,从政府到企业,各个领域都在为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努力,”吕亮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央企中国石化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近些年除加大下游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力度外,还涉足上游光伏材料领域,延伸光伏产业链。然而国内企业探索研究光伏产业较晚,在近年来的布局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技术、政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瓶颈。”
因此,吕亮功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优化完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站在战略性和全局性高度扶持和引导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和光伏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对企业攻坚核心产业技术进行激励。
此外,在氢能方面,吕亮功建议国家加强对氢能发展顶层设计,出台我国氢能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氢能在我国未来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图和主要任务,并制定完整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统筹企业协作,打造高端产业链,构建产业链完整、分工协同、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并牵头攻关关键技术、制定扶持政策、加快氢能交通应用,重点围绕氢能交通应用领域制定规划,引导石油石化、物流、钢铁、邮政、电商配送等行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形成多样化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