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投资要发挥关键的作用。做好稳投资工作,主要从资金安排和项目投向两个方面来看。
从资金安排看,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但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还有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相当于较去年增加8.1%以上,增速显著高于前两年。这些资金相当于提高了赤字率1个百分点,实际的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强了。尤其是在基建领域,财政和政府债券资金与项目安排的匹配度将继续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匹配程度也将更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从项目上看,首先,投资项目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级政府便开始储备今年的投资项目,各地投资项目安排也呈现数量增多、规模增长的态势。其次,项目投向进一步优化,具有更高投资乘数的重大工程继续加大投入。同时,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这一方面是配合保民生、促消费等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财政的最核心功能。
他还表示,对于投资的配套保障措施继续跟进,投资审批制度将进一步优化,用地用能保障加强,尤其是对重大项目的能耗受到能耗强度的限制将更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