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的非遗文创街区是个有名的“打卡”景点。《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这条粉墙黛瓦的街区看到,不少店铺招牌旁挂着“免登记经营试点商户”“无固定场所经营区”“个体转让试点商家”等标志。

地方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商户都是被温州试行有限度自由经营的政策举措吸引而来的。

试行有限度自由经营举措

放宽经营限制

温州境内很多经营活动规模较小,甚至缺少固定经营场所,不具备办理营业执照的条件,以至于存在众多无证经营现象,加大了监管难度。

2018年底,温州市出台《关于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试行有限度的自由经营举措。

根据这项举措,在指定范围内,个人或家庭从事传统手工业、便民服务、特色餐饮、网红商铺等8类特定行业,可以降低审批门槛或免予办理工商注册,由所在村居(社区)负责实行备案管理。

2019年起在全市多地试点开展,温州共选点开辟了25个有限度的自由经营区,放宽经营限制。目前,吸引入驻经营户3517家,这些试点经营区普遍红火,热闹非凡。

促进小微主体创业就业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在鸣山村一处挂着“个体转让试点商家”的标志前,经营餐厅的业主告诉记者,他是2021年7月从朋友手中盘下这家餐厅,本以为要过段时间才能重新开张,没想到只要本人到鸣山村委会提供身份证和转让合同的复印件备案即可,“从办理转让到再次开业,我只用了1天时间。”

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以前转让店铺,要在注销旧的营业执照后重新注册,这期间餐厅要停业,如今在地方政府的指定区域内,可以直接转让个体户营业执照。

“不仅如此,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户,在指定经营区的指定时间段经营,可免予办理工商注册;对有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户降低准入标准,积极推行住所登记承诺制、即办制等简易登记模式,缩短审批程序提高便利度,方便群众创业就业。”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分局副局长陈浩洲表示,从试点实践看,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在促进小微主体的创业就业和有序经营,成效明显。

比如,温州乐清市选定市区的“丼树”文化创意园和“西铁新天地”作为试点区域,打造集“品、赏、淘、会”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并吸引非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户,形成气氛活跃的夜市,既丰富了群众生活,又吸纳了更多人创业就业。

据记者采访了解,温州市县的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协作,在试点区域里实行包容审慎的“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并配合柔性执法,既利于切实解决职能部门存在的“检查任性”“执法扰民”等问题,又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了监管执法的效能和法律法规的震慑力。

建议扩大试点推广范围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采访中,温州一些干部群众向记者反映,在指定区域内,放宽经营限制,从政策层面释放红利,对吸引民众创业就业效果看得见。但是,他们认为,试点的范围还很小,受益面不广,希望温州能够扩大试点区域,让更多的小微主体感受到这项政策红利。

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授骆梅英说,这些举措降低了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主体的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了市场主体登记的管理权限,是一场生动的惠民地方实践。

“当前,如何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不断扩大就业市场,温州放宽特定行业经营限制试点经验值得推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潇枫教授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所以不仅温州应该扩大试点范围,还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推广。

他认为,近些年国家制定出台了不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措施,已有扎实基础,只要不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行业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可以逐步有序地放宽经营限制,以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