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视曝光女孩打玻尿酸导致脑梗,同时曝光了医美速成班的惊人运作。

据报道,零基础学员,只要6天就可拿所谓的“高级证书”,这使得医美及背后的乱象,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作为此前市场看好的热门赛道之一,医美一度因高毛利率受到资本关注。今年2月,医美江湖又冲出一个拟IPO公司。

博士康旗下医美公司Solta拟美股上市,医美热门项目热玛吉为主要产品。在一级市场上,热玛吉、水光针、植发、美容仪均是资本热捧的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产美容仪品牌共计融资23起,涉及品牌共9个,披露的融资总额超5.35亿元。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2022年以来,医美业相继发生了4笔融资,医美科技护肤品牌、韩国医美产品供应商、医美正品供应链B2B平台、以及服务平台先后获得资本关注。

下场的主要创投机构,则有梅花创投、高樟资本、康桥资本等几家。

医美生物公司,最受资本关注

有利润的地方,就有资本的身影。

以破尿酸起家的华熙生物为例,招股书显示,2019年2月华熙生物完成战略投资,14家PE资本火速入股。

彼时,华熙生物以150亿元的估值,获得国寿成、民生信托、中金佳泰、丰川弘博、汇桥弘甲等14家PE的加持。他们以34.85元/股的价格入局,成为外部投资人。

事实证明,华熙生物的高毛利率让PE资本获得了高额的投资回报。多年财报数据显示,华熙生物的毛利率高达78%,估值从上市前的150亿元,飙升至目前的500亿元市值。

华熙生物的成功,让VC/PE看到了一个利润可观而丰厚的赛道。

除华熙生物以外,爱美客、昊海生科也相继而出,《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发现,在华熙生物成功上市的那一年,医美领域发生了33笔融资。

童颜针、医疗美容机构、医疗美容互联网平台、美呗、女子刀法、高端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等,先后获得资本青睐。特别是童颜针主体公司圣博玛,从2019年开始,至今已获得3轮融资。

2021年7月,研发“童颜针”的圣博玛,推出了中国首款“童颜针”,VC/PE闻风而动,远洋资本立马战投,豪掷数亿元,让圣博玛完成B轮融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童颜针又称“少女针”,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达到治疗皱纹的目的。

“费用与价格在不同医院,所标出的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据我所知,公立医院为3000-10000元;私立医院:是1000-6000元。”关注该领域的分析师说道,不过具体费用,也很难确定的。

“因为每个人条件不同,造成个体差异,费用也会有所不同。”

此后,医美领域相关的生物医药公司,接连受到资本青睐。研发创新药的因明生物,在2021年完成3轮融资,且投资方实力强大。高榕资本、光速中国、老虎环球基金等先后落子,聚焦该公司。这其中,2021年9月逸仙电商的投资,又被市场看作是切入医美领域。

官网显示,因明生物产品管线包括医美药物。医美药物科学创始人金榕生博士,是肉毒素结构和功能研究领域的权威。而肉毒素又叫做“瘦脸针”,且恢复时间快,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

此外,近1-2年来,蓝皓生物、迈诺威医药、未名拾光生物、蛋壳肌因等也纷纷完成融资,资本追逐目光不变。

(2021年-2022年,部分医美公司融资情况)

医美业进入监管期,“大鱼吃小鱼”特点突出

但近年来,随着医美事故的频出,多个医美项目被炮轰是收割智商税。

被誉为当代“唐僧肉”的热玛吉、抗衰医美项目半岛超声炮、7d聚拉提做脸、以及华熙生物最以为傲的玻尿酸均纷纷中招。

特别是玻尿酸。掌握核心技术的华熙生物,被曝成本仅为20元,出厂卖到了1000多元。经过中间环节和美容机构层层加码,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上,达到了3000-5000元。

而每年捞金数亿,疯狂在女性消费者中传播的热玛吉也被曝出,90%都是山寨,其造假黑产横行。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科技美容盛行的背景下,2021年7月以来,InFace、飞莫Femooi、MeSmooth、AMIRO等多个国产生活美容仪品牌获得融资。

其中,雷军系投了4家公司。2021年7月,美容护理品牌inFace获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小米集团、顺为资本等。

此前,研发生发帽的可思美,和推出洗脸仪的氧芬均被小米看中。2021年1月,可思美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小米领投,顺为资本、信之源跟投。

但2021年底,国家药监局却建议:消费者不要自行使用医美医疗器械。同时,通报查处了医疗美容器械领域,7起违法典型案例。

今年央视3.15曝光的医美速成班,更是让消费者为之一惊。

产业人士、成都美透科技总经理林颖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医美确实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成长期。在这一过程中,监管手段的不太到位,导致多种投诉出现,甚至出现了一些恶性事件。

“在医美领域的投资上,资本早就兴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朗姿股份,作为一个大型医美机构,收购了很多机构,反映在收益上还不错。”林颖谈到。

但从整个医美行业的发展来看,林颖认为,短期依然是大鱼吃小鱼的状态,头部机构会越做越大。融资也会向大机构倾斜,比如艺星美容、朗姿旗下的米兰柏羽等;消耗品上,华熙生物、爱美客等也会形成马太效应,越来越强。

但对于细分领域,林颖则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投资上,资本肯定会首先青睐毛利率高的产品,但资本要不要进入,能还会看这几点。

“一是,有没有想象空间;二是每年的复合增长,有没有达到预期。比如,每年至少保持30%的增长率。”林颖进一步谈到,如果只有高毛利,而没有市场空间,那么资本也不会进入。但高毛利总是与当前所处市场中的地位有关。

(文章来源:财联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