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正密切关注本轮疫情对外贸企业、特别是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影响,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继续狠抓稳外贸政策落地见效,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疏导物流运输瓶颈,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一季度以来多地均出台了一系列跨周期调节政策以稳定外贸,总体来看主要有三类措施。
“首先是降成本,包括通过扩大贷款规模以及增信等方式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宣讲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合理运用各类工具对冲汇率风险等。其次是促开放,今年1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部分区域开展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涉及资本项目改革措施、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以及风控监管等多个方面;同时,多地也围绕RCEP发布了多项措施,如企业培训、优化原产地证书申领流程、建立RCEP相关信息查询系统等。最后是稳供应链,如《广州市促进外贸供应链畅通若干措施》提出13条直达企业需求的政策措施。”明明分析。
对于3月份我国进出口形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3月份,我国进出口受到全球供应链瓶颈和物流成本上升等冲击,此外,与地缘冲突地区有关的业务往来还受到汇率波动、汇兑困难等影响。因此,预计3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将回落至10%附近。
明明分析,最新的PMI数据显示出国内产需均有所走弱,其中制造业PMI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至49.5%;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较前值进一步回落1.8个百分点,因此3月份的进出口可能都将受到一定冲击。不过,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欧美经济体的制造业PMI仍处高位,其中美国出现环比上升。“预计在海外制造业持续修复的情况下,包括集成电路、机械设备等中间品的出口需求仍高。叠加出口价格仍然不低以及去年3月份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3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或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出口表现也有望保持韧性。”
展望二季度,刘向东表示,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地缘冲突的影响逐渐消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冲击效应将减弱,预计我国外贸还会保持旺盛势头,尤其在国内基建发力的情况下,对国际工业原材料进口有望边际扩张,可能会呈现“量增价降”的态势。而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外需持续扩张仍将驱动我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
“海外制造业短期来看仍在持续扩张,同时,国内各地陆续采取的稳外贸政策也将初显成效,RCEP也将进一步贡献贸易增量,因此二季度我国外贸有望维持韧性。”明明说。
下一步还可采取哪些措施稳外贸?明明表示,根据《“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未来还将继续推进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构建绿色贸易体系、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等稳外贸措施。此外,还要引导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好RCEP中的关税减让以及原产地累积规则,让更多企业享受RCEP政策红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