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贷需求疲弱,近期资金空转现象有所抬头,主要表现在票据利率“贴地飞行”,资金流入债市“滚隔夜”,机构加杠杆的套利交易明显增多。

虽然企业贷款利率正在持续下行,但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难解。最新出炉的4月金融数据表明,银行惜贷避险情绪较浓,新增贷款投放动力不足,机构更愿意通过短贷和票据冲量,满足“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的监管要求。

在疫情多点散发的扰动下,银行面对的“资产荒”压力进一步加大,导致资金“堰塞湖”现象较为突出。中泰证券认为,资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在金融体系中堆积的现象,并没有完全进入实体部门。

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进行了三次全面降准。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表示,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已经基本完成,年内增量投放必要性和概率较低。

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改善,但宽信用成色略显不足,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受到阻碍。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王青认为,需通过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新增信贷投放,例如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这些低利率的工具能够有效激发信贷需求,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推高总量的效果。

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是当务之急,修复预期是题中应有之义。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有助于增强信心。近日监管部门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意在指导银行适度提高房地产贷款额度,有望改善房地产融资环境。

此外,作为托底国民经济的“看家法宝”,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自是必不可少。王青建议,应适度放松对城投平台的信贷额度,各地各部门要避免一刀切,对参与重点基建项目且政府隐性债务与企业经营债务划分明确的城投平台释放信贷需求,从而助推基建投资。

同时,市场人士也提醒,当下银行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企业贷款设置各种门槛的违规行为也屡禁不止。金融主管部门应当鼓励银行阶段性地将各类贷款收费较大幅度地降下来,进而全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当然,在政策靠前发力的同时,也应关注更多长期问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短期的货币财政政策主要是保持经济短期的平衡和稳定,但也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些长期问题,尤其要关注能够真正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性潜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