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武汉市政府发布了《武汉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武汉市近三年企业上市工作目标,力争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以上,到2024年,全市上市企业达到143家。
【资料图】
积极创业创新
7月19日,中信科移动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的批复同意,目前正在准备首发过程中,中信科移动成为今年武汉市第4家在A股获批上市的企业(其中1家过会申请注册中),截至目前,武汉市境内外上市企业已接近100家。
中信科移动是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唯一一家央企控股的企业。在5G应用方面,公司面向5G新生态,面向数字化转型,推出了共平台、绿色极简的垂直行业应用方案,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于5G网络的需求。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IPO的大门打开,逐渐常态化,这为武汉企业上市创造了良好机遇。而在如何推进企业上市方面,武汉未来可在以下几个层面发力:
一要做大企业基数。要保持上市公司数量,首先需要有一定的企业基数。所以武汉要从整体出发,要保住市场主体数量,同时要适时通过各类政策激发创业热情,一手引入外资,一手鼓励本地年轻人积极创业创新,做大企业基数;二要对产业进行引导。武汉要从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出发,提出“965”产业集群的做法,是明确了武汉未来缔造上市企业的总体目标,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发挥本地产业特色优势的方式来提升武汉上市公司数量。最后核心依然是创新。推动上市公司数量的工作也不能画地为牢,要积极开拓创新,去新经济上谋求发展,背靠武汉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校,以科技研发创新来带动新经济发展,利用好本地学术人才,构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创新企业的产生,着眼于长期,缔造更多上市公司,也缔造更多伟大的科技公司。
据悉,武汉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写进了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9大支柱产业,网络安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磁能、量子科技等5大未来产业的“965”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研究员王鹏表示,今年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产业是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武汉市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上下游产业链,能够形成联动优势。
遴选“金种子”“银种子”企业
和2018年武汉市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相比,此次《实施方案》更为具体,从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3个部分,具体提出了15项主要任务及4项保障措施。
武汉市地方金融局相关人士表示,在起草《实施方案》过程中,市地方金融局深入上市后备企业进行调研,围绕企业反映的上市工作痛点、难点、堵点,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结合工作实际,多次征求相关市直部门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实施方案》送审稿,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正式发布了该《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具体提出了每年工作目标,力争每年武汉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以上,到2024年,武汉市上市企业达到143家。
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包括,要求各区人民政府要积极培育上市挂牌市场主体,建立分区域的上市后备企业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利用链长制赋能“965”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分行业的上市后备企业库,每年动态调整发布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名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全市每年遴选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350家以上。
同时,开辟解决企业上市问题“绿色通道”,企业向市、区上市办提出申请,由市、区上市办一键转办、统一督办,各相关职能部门限期答复、快速办理,原则上不超过5个工作日向同级上市办反馈办理结果。
在强化企业上市政策扶持方面,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取得股份公司营业执照的,给予企业20万元奖励;与证券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并“报辅”的,再给予企业8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优先纳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并积极推荐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实施方案》特别提出打造全市“965”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促进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链集群发展。
目前,武汉正在排队企业7家,正在接受辅导企业有32家。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