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再过一个多月大闸蟹就将上市。眼看着将迎来收获期,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大闸蟹养殖户老周却发起了愁。最近一段时间是大闸蟹第五次蜕壳的关键期,但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减缓大闸蟹生长,还导致大闸蟹死亡,让承包了500亩蟹塘的老周面临一笔不小的损失。

就在老周发愁之际,他此前投保的中国太保“大闸蟹气温指数保险”发挥了作用。中国太保产险苏州分公司工作人员了解到相关情况,经过查勘定损,第一时间送去4万元理赔款,弥补了老周的部分损失。


(资料图片)

今年,极端高温天气让种植业、养殖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上证报在调研中了解到,保险公司正不断创新产品,加大农业保险“防护网”覆盖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保险服务和保障效率。农业保险积极发挥在农业生产中“稳定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守护农户“钱袋子”,撑起农户“腰杆子”。

绿色通道让惠农减损落到实处

同样受高温天气影响的还有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镇的水稻田。由于部分稻田离水源地较远,高温干旱严重影响水稻产量。8月17日,土桥镇农技人员和农户向中国太保产险芷江支公司拨去“求救”电话。

中国太保农险专员立即赴现场查勘,经初步计算,此次查勘的高温干旱受损的稻田达600余亩。该公司会同农业部门尽快开通绿色通道、应赔尽赔、应赔快赔。

在江西,为解决农户在干旱中的灌溉难题,中国太保产险江西上饶中心支公司通过科学调度引水、清淤疏浚渠道、预备抗旱抽水设备等措施,给缺水的田地洒下“及时雨”。

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帮助农户应对高温干旱天气,该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通知高温干旱预警,提前疏通水渠、预备抗旱抽水设备、寻找合适水源;二是结合农业农村局等主管部门传授抗旱灾专业技能和知识;三是打开信息互通机制;四是开通绿色通道,对确实遭受损失的农户进行及时查勘、登记造册,及时上报、快速理赔,以帮助其恢复生产。

创新险种从“保基础”到“保特色”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海参养殖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8月不断攀升的气温,让河口区的海参养殖户们开始焦虑起来。

“海参不怕凉,怕热。”一位有多年海参养殖经验的养殖户说,海参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环境温度超过32摄氏度,便有可能直接化成水。

围绕海参养殖企业的“急愁难盼”,中国人寿财险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创新推出了“河口区地方财政补贴型海参养殖气象指数保险”。“如果连续4天每日四个时点的平均气温超过31.5摄氏度的阈值,就会触发第二档理赔条件,赔付比率为20%。”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河口支公司经理郭震说。

8月上旬,连续多日的高温突破阈值,郭震迅速组织人员前往海参养殖区查勘定损,在7天内完成了全部理赔工作,累计赔款200万元。

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兜底,企业再生产自然“底气十足”。山东黄河三角洲海洋科技公司为1500亩海参进行了投保,80%保费由政府财政承担,公司交了2.4万元保费,最终获赔30万元。“获得的理赔款将用于海参参苗的培育,投入下一步的恢复再生产之中。”公司总经理刘兆存说。

从“保基础”到“保特色”,指数保险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提供的保险保障很受欢迎。郭震表示,未来将依托河口区特色养殖产业,加大保险创新力度,推出南美对虾、贝类等气象指数保险,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养殖户享受到保险保障。

瞄准需求密织农险“防护网”

从粮食作物到畜牧渔业,农险“防护网”越织越密、越来越厚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农林牧渔行业的风险保障需求旺盛,种植、养殖大户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都对农业保险有较高需求。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创新保障范围更广、更深层次的农险产品,密织农险“保障网”。

以需求为导向,保险公司开发的小龙虾气温指数保险、大闸蟹气温指数保险、茶叶低温指数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产品在今年应对高温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时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指数保险具有理赔客观、成本低、避免道德风险的优势,是未来地方险种的发展方向之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当前地方农业特色产品保险前景广阔,指数保险大有作为。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技术创新,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助力解决“查勘难、定损难、时效慢”难题。在朱俊生看来,科技赋能农险发展尚存很多发展空间,保险机构要加大科技创新应用投入力度,让技术创新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障体系,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当前各省份开办的地方特色险种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补贴较少,承保覆盖率较低。”庹国柱建议,可适当增加政府补贴的保险标的种类,保证财政补贴的稳定,满足各类农业保险需求。同时,也要广泛向农户进行农业保险基本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让更多农户了解农业保险,激发他们投保农业保险的需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