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南沙港四期码头已投入运行一个多月,作为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它将为广州引领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注入新动能。
广东滨江临海,水运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总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各港口发展打下了基础。实际上,广东还有着更长远目标——到2025年,珠三角港口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携手港澳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到2035年全省建成安全高效、智慧绿色、支撑有力、创新开放、国际先进的世界级港口群。
同时,依托于港口及后方广阔陆域,广东综合保税区内新兴业务发展迅速,融资租赁、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重塑港口的产业生态,港口大项目之下,新产业新贸易新消费正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互相借力、徐徐生长。
(资料图)
智慧码头牵引世界级港口群
九月的南沙港货轮如梭、集装箱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在南沙港四期码头,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简称IGV)等自动化装置井然有序地运输传递货物。
“四期工程区域现场是无人作业的,后续随着技术的运用,自动化作业效率将会更大幅度提升。”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工程技术部经理助理李树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南沙港四期码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具备同时作业4艘大船和16艘驳船的能力,此模式也被复制应用在南沙港区三期集装箱码头,这背后的技术突破很多来自于广东本土科技企业。
“码头自动化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在荷兰的鹿特丹港,而集装箱水平运输部分这两年随着国内无人驾驶技术的崛起,才开始逐渐有所突破。”一清创新港口事业部总经理牛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他和团队跟进了南沙港四期智慧码头IGV导航方案的项目。
项目的推进经历了反复实验和长期探索。一清创新联同香港科技大学无人驾驶实验室经过近两年半的实验,最终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IGV上,其驾驶级别相当于无人驾驶L4级,也基于5G通信技术,进行港内的无线运输。“码头设计总规划IGV200台,目前已经部署70台IGV,2023年预计新增50台。”牛涛说。
南沙港四期码头项目是广东港口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也被列入《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此外,广东还有一大批港口群重大建设项目在“十四五”期间推进,例如珠三角港口群的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粤东、粤西港口群的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湛江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内河港口的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等。
港口项目的建设直接带来广东运输能力的扩容提质。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07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349个;通过能力19.5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6804万TEU。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口码头建设完成,广东的港口能级和承载能力将迎来更大的提升。
根据《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珠三角港口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携手港澳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汕头港、湛江港基本建成粤东、粤西地区枢纽港。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4个位于珠江两岸的港口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广东正在构建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发展格局,串起全省21个港口集群式发展,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
外贸转型催动临港产业升级
一座港口的形成与扩展,是城市的重大基建项目,也蕴含着城市经济面貌的变化,外贸转型、产业变迁在港口形态留下痕迹。集群式港口为广东打通外贸进出口的陆海大通道。未来,广东将构建辐射内外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保障充分的能源矿产资源运输系统、舒适便捷的客运系统和安全可靠的滚装运输系统。
广东省港口腹地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保持“高基数、中低速”增长态势,《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预测2025年、2035年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9亿吨、23.7亿吨。
最初,“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让广东的港口经济高速成长,如今,广东的贸易结构加速转型,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蓬勃发展,港口经济的结构、规模和辐射力持续扩大。
世界级港口群一定是综合的港口群,不仅有完善的港口硬件设施,也会提升软件设施、拓展业务范围,例如航运金融、保税维修、融资租赁等,而依托于港口的综合保税区也会进一步延伸港口的优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保税物流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把保税物流向保税加工制造等增值服务发展,例如发展大型海空装备的保税维修等,能够为港口发展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
在广州,综合性港口的蓝图在全省率先推进实现。
当前,依托南沙港,南沙综合保税区已建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工程塑料粒分拨中心、全国排名前三的保税药品分拨中心、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地。在南沙港,46万吨的临港综合性冷链物流基地已经建成,这是亚洲港口规模最大的冷链冷库项目。
“冷链保税和进口消费,可能会形成进口分拨的业务趋势,未来不仅外向型出口集拼业务扩张,进口分拨的业务量也会逐渐增大。大湾区将来除了是世界工厂,也会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基地,港口产业需要为发展进口业务留足空间。”王国文说。
在深圳,盐田港被誉为“跨境电商首选港”,作为全球单体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盐田港承担着广东省对外贸易超1/3的外贸进出口,而15条电商海运快线也成为盐田区打造跨境电商发展的“全生态链”的航运支撑。
卓志集团国际物流事业群总裁助理李恒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大湾区这些年很重视贸易数字化,重视新业态,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为企业在开展网购保税进口、直购进口、一般出口、B2B出口等多种进出口业务时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接下来,我们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内会形成更加活跃的进出口和国际转口的跨境电商生态,以及与一般贸易融合的数字贸易新业态。”李恒表示。
随着广东港口的功能逐渐拓展,港口后方的广阔陆域也将有更多的开发空间。
在王国文看来,海岸线和港口后方陆域条件是不可复制的,应该给未来临港的重型装备制造、大型的食品、粮油加工基地等基础性产业留足发展空间。“未来大湾区的人口总数还会增加,随着经济发展,一定要留下空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