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从科创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高质量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全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五子联动”成局成势,形成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督监督管理局坚持把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作为助企惠企,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建设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昌平区、延庆区4个试点平台,以服务“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重点,今年以来,累计服务企业3000余家。

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产业园区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精准服务企业,优化企业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共计为90余家企业提供130余次服务,为企业提质增效,节约费用及增长利润共计约1800万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着力打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新模式,目前已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先进典型案例。

打造产业计量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两区”建设

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围绕高精尖主导产业的产业计量需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挥计量在服务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产检学研用资”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联合7个部门在经开区推动成立了“北京市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展示、标准研制、计量测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全产业链条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计量技术难题。

中心成立以来,盘活现有计量测试技术资源,促进计量测试服务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快速形成质量、标准、知识产权融合联动的计量服务体系。

组建数字经济标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支撑力量

标准化工作在数字经济创新突破上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建立协调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机制的重要手段。

为了强化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助力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20余家委员单位共同发起全国首家以“数字经济”为工作领域的地方标准化非法人技术组织——“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22年6月29日正式成立。标委会将研究建立数字经济标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作用。作为组建单位。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汇聚行业资源、凝聚行业共识,不断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北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依法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水平

2022年6月1日,《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经营者发行与兑付单用途预付卡行为进行规范,配套7类合同示范文本。

为让消费者用卡更安全,《条例》按照规范发展、行业监管、社会共治、风险防范的原则,构建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制度。事前“失信禁入”,经营者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不得发行预付卡或者为消费者办理续卡;事中“风险预警”,建立资金存管制度,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建设预付卡预收资金存管信息平台,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风险情况,确定备案和资金存管标准,实现行业风险预警;事后“失信惩戒”,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失信数据,并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依法采取相关信用管理措施。

截至2022年9月底,已有23家存管银行与平台实现对接,纳入存管的企业超过1100家,实时资金存管额高峰时超过70亿元。

参与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系统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围绕市场监管执法职能,三地构建起京津冀“1+N”执法协作体系,建立京津冀执法协作线索移送和案件协查机制,向两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移送违法线索,形成执法办案协同联动合力。

2022年9月15日,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框架协议签署。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框架商事制度和监管执法两个子协议。在商事制度方面,致力于共同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政策流程协同一致,全面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和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在监管执法方面,着力推动监管执法领域系统、数据、信息互通,完善线索移送机制、执法协助机制、执法联动机制,共同推动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