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期,重庆市涪陵区的青菜头进入采收季节。2月3日,在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村民们挥舞镰刀收获成熟的青菜头。“去年流转了10亩地种植青菜头,今年预计有20吨的收成。”52岁的种植大户蔡朝波告诉记者,按照每吨800元的保底收购价计算,今年能增收1.6万元。

二渡村共有10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种植青菜头。“最近几年,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里已发展了2600多亩青菜头基地。”二渡村党委书记潘晓江介绍,通过青菜头种植加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19300元提高到2022年的23500元,“青疙瘩”成为致富“金疙瘩”。

青菜头是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涪陵区把榨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按照“稳主产区、扩次产区、拓展新区”的思路,以沿江和中后山条件较好的23个乡镇街道为种植基地,加快青菜头种植基地区域化布局,形成了规模种植产业带。目前,涪陵全区青菜头种植面积超72万亩,年产量160万吨以上。

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忙着对试验品种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分析。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榨菜及配套技术研究的农业科研机构,全国70%以上的榨菜原料种子出自这里。“最近几年,我们加大青菜头良种繁育投入力度,成功培育了‘涪杂8号’等优良品种,助力提升产量和品质。”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沈进娟介绍。

“过去,种青菜头用的都是自留种,病虫害多、产量少。”涪陵区南沱镇治坪村村民况天学说,以前,自己家7亩多地种的是老品种,亩产只有3000多斤,前两年改用“涪杂2号”新品种后,亩产超过5000斤,品质也比过去好,如今,全村6000多亩青菜头采用的都是新品种。

产量上去了,销路有保障吗?“有保护价托底,种得放心,收益有保证。”治坪村党支部书记潘丰说,区里的榨菜龙头企业洪丽食品公司每年都与村里的合作社、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农户向合作社缴纳保证金,并按照公司的标准种植青菜头,公司以市场保护价收购,调动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近年来,涪陵区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为抓手,探索建立了“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联结机制,形成“菜农放心种植、企业安心生产”的产销格局,保证了榨菜原料生产市场平稳。

“如今,涪陵榨菜已经形成了从良种选育到种植、加工,再到榨菜副产品开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区拥有青菜头、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四大系列100余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涪陵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代富荣说。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表示,将围绕“科创+”“绿色+”,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在推广新品种、运用新工艺、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涪陵榨菜产业品质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