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已达到1.2万亿元。


(资料图片)

为数字化转型贡献“上海方案”,《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规模以上(下称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起总动员,3月27日,“工赋上海”创新大会在沪召开,正式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周。

会上,中国电信先进制造业混编军团、中国移动全连接工厂军团、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军团共同发起助力工赋上海联合行动倡议。“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启动仪式、“工赋链主”建圈强链结对仪式、“平台+园区”融合创新结对仪式等一系列成果正式发布。与会嘉宾就数实融合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话题展开讨论。

三大“军团”联合行动

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三大军团”发挥5G云网、算力中心等传统优势,积极谋划开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新优势。

会上,中国电信先进制造业混编军团、中国移动全连接工厂军团、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军团发起助力工赋上海联合行动倡议,旨在进一步焕发上海“3+6”产业体系发展势能,全力参与上海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变革洪流中贡献力量。

中国电信将通过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帮助企业打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助力企业打造数字化工厂。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整合了资源规划、解决方案和集成交付三方面的人才组成军团,统一围绕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八大工程来开展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规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做好‘全科医生’的角色。”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胡伟良在会上表示。

中国移动将积极融合制造业数字生态服务圈,以新型服务体系、端到端的交付能力深入工业生产经营环节,为所有合作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顾问式服务。

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政企客户中心副总经理陈卓霞看来,在数字生态服务圈中,中国移动承担了三重角色。一是打造数字底座的积极建设者,这源于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天然具有的网络和技术优势。二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中国移动拥有的标准化及个性化的平台能力正在融入各行各业的研发、制造等环节中。三是中国移动作为我国信息服务行业的链主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中担当产业聚合者的角色。

中国联通正在联合工业互联网协会等伙伴建设“工赋智联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最大的特点是提供“菜单式”供需对接服务,基于云原生的工业APP市场、分层解耦的工业互联网基座平台等基础类服务,充分整合上海市公共服务资源。

“通过平台实现政府、企业、服务厂商之间实现全面互联,为广大企业提供专家库、方案库、场景库等基础信息服务,拉通政府、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等产业链各相关环节,解决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矛盾,降低企业客户获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门槛和难度,使企业得到一站式普遍服务。” 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军团常务副总裁胡卫东接受媒体群访表示。

“链式反应”裂变升级

以标杆助推全产业链转型,推动企业从“要我转”到“我要转”,上海“工赋链主”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据悉,“工赋链主”是上海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选树的示范标杆企业。首批“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名单已在去年7月出炉,10家企业榜上有名。

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工赋链主”培育企业之一,其推出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飞梭智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帮助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8000多家中小纺织企业,链接全国至少60万台织机,覆盖纱线、织布、染整等环节,可根据订单变化实现产能协作。

上述大会上,“工赋链主”企业举办了建圈强链结对仪式。核电、电力、汽车、船舶、纺织、集成电路“工赋链主”建圈强链结对,就核电关键设备设计制造运维、电力行业产业链、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链、船舶行业供应链、纺织行业供应链、上海半导体产业分布式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战略合作。

接下来,上海将积极培育高能级“链主”企业,实现“一链一平台”“一链一标准”“一链多工厂”“一链多场景”和“一链多服务”,牵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到2025年将培育40家“工赋链主”,带动和赋能上下游企业1500家至2000家。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表示,接下来,上海聚焦“工赋链主”培育,助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抓好“链主”企业示范引领,提升链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今年,我们会培育更多‘链主’企业,继续扩大雁阵带动效应。”张英说,第二批工赋链主的征集遴选工作已启动,希望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为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添砖加瓦。

数实融合助新型工业化

数字化转型浩浩荡荡,数智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会上,来自央企、国企、民企、国际跨国公司等领域的行业代表聚焦推动数实融合,把脉新型工业化发展。其中,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成为行业共识。

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董事谭永超认为:“作为制造大国,数字化是推动中国‘尖峰制造’达到更高的水平的最优解。”数字化是各企业转型、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船舶制造业、电工行业等传统行业力图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作为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必然选择。

“作为休闲零食品牌,来伊份中台中各系统的打通也都离不开数字化能力。”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永雷补充说。

追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和锚点,行业本身的需求变化赋予数字化需求新的特征。从生产端入口,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鸥表示,单一数字模型的设计数字化这一切口让江南造船重塑数字化理念、思维、方法论。

施永雷认为,来伊份希望能够由需求侧拉动供给侧,完善人货场的标签,让数字真正赋能To C和To B。

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齐彦强调“建圈强链”概念,认为当链主企业通过数字化能力辐射提升整体产业链数字化能力时,其本身数字化能力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准。

在发展进程中,如何找到推动数实融合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行业普遍认为,“平台”是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

会上,5项融合创新“平台+园区”正式结对,首批支持上海化工区、东方美谷、大飞机产业园、上海湾区高新区、青浦工业园区等聚焦新模式开展先行先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