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下,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底座。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及千行百业,持续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经济在经济全局中的角色定位越发重要。
但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如何着手进行数字化转型,仍很迷茫。不过,在数实融合的发展浪潮下,有一批企业率先开始了数字化实践,并寻找到一些可行路径。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经济课题组发起“对话CIO”策划,旨在寻找这些有着成功转型经验的企业,通过与他们CIO或者高管进行对话,总结出他们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更多企业提供借鉴。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北京报道
创办于2011年的荣旗科技,近日迈入了新的里程碑。4月25日,荣旗科技在创业板发行上市,目前市值超过50亿元。
荣旗科技是一家典型的ToB公司,而且是面向最传统的制造行业的ToB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向生产制造中的检测和组装工序提供智能检测、组装装备,从而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现在谈ToB,最深刻的标签就是“务实”,因为不务实做不了ToB,企业客户不接受画饼,他们算的都是实打实的经济账。而荣旗科技所处的智能装备行业,更是涉及光学、机械、电气、算法、软件、自动化控制等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技术载体,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迭代开发速度快, 市场竞争颇为激烈。
置身这样的行业赛道,技术实力决定着业务边界。荣旗科技作为一名后来者,虽然在市占率和经营规模方面并不占优势,但是凭借对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挖掘和前瞻探索,其也在无线充电模组、智能眼镜以及VCM模组检测这一系列新兴细分市场建立起了竞争优势,近两年,荣旗科技则又成功开拓了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领域。
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荣旗科技已经成为某头部手机厂商、亚马逊等终端品牌客户的重要设备供应商,并为Meta(原Facebook)、谷歌等终端品牌提供智能装备。在新能源领域,荣旗科技现已成为某头部新能源厂商工业AI质检设备供应商。
根据招股书,荣旗科技近三年(2019年-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1.02亿元、2.21亿元和2.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8.56%。其中,无线充电模组检测领域的收入分别为4198万元、1.52亿元和1.4亿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1.13%、68.54%和48.22%。
可以看出,无线充电模组检测是荣旗科技最重要的业务板块,这背后,是典型的由技术驱动打开市场,从而实现成功的企业发展路径。但在荣旗科技身上,更不可忽视的是合作的力量。ToB市场倚赖生态共赢,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而荣旗科技给外界展现的,正是一次“完美”合作所释放出的巨大价值。
掘金AI质检市场
2015年,是荣旗科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荣旗科技主要从事贸易业务,正是从2015年开始,荣旗科技切入智能装备行业,从检测装备入手,大力加强了视觉检测等技术的研发工作,并陆续取得某头部手机厂商产业链企业的视觉检测装备订单。
荣旗科技联合创始人朱文兵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代工厂对成本管理极为严苛,他们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去做质检设备,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方面是要提升自己的品质,打造品牌,从而获得更多订单,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朱文兵进一步说道,现在质检员的招聘其实很难,无论是薪酬成本还是管理成本,都很高;另外就是一旦因为漏检导致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出去,客诉的罚款也非常高。“此前汽车供应链的一家公司,就因为焊接事故赔了将近2个多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愿意大规模地投入这种可靠性高、精度高的质检设备。而单纯从人员成本的角度来看,质检设备的投入大概两年就能收回成本。”
除此之外,AI质检还有很多难以量化的价值。比如在实际生产中,工厂可以借助质检装备得到的数据信息,去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改善。这里的核心价值,就是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减少不良品的生产,而不只是检测出不良品。
2017年,随着无线充电功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表、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无线充电模组的智能检测设备需求应运而生,但如何抓住这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摆在业内玩家面前的共同命题。
荣旗科技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于是开始着手攻坚相关技术。起初,荣旗科技先是解决了无线充电线圈2D、3D高精度的尺寸量测,并成功取得某头部手机厂商无线充电产品的视觉检测装备订单,成为该产业链中重要的设备供应商之一。
随后,荣旗科技又通过融合LCR测试技术、磁通量测试技术,推出无线充电模组的功能检测装备。此外,荣旗科技还创新性地选用高屏蔽非金属材料制作转盘配合抗干扰机构,实现了无线充电材料、模组视觉检测与电性能功能测试集成。
如今在无线充电模组检测领域,荣旗科技的智能检测装备已覆盖某头部厂商终端产品(包括手机、手表、耳机、手写笔及配套的无线充电座)无线充电模组检测的线圈AOI检测、磁力/磁通量检测、石墨线圈电容检测、LCR检测和成品AOI检测五个检测环节。其中,除磁力/磁通量检测采用抽检方式外,其余四个检测环节均采用在线全检方式,且荣旗科技是四个全检环节的唯一供应商。
近日,荣旗科技在回复投资者问题时也提到,公司系某头部手机厂商产业链中无线充电模组检测设备的核心供应商,未来随着无线充电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将带动公司检测设备需求的增加。
朱文兵坦言,荣旗科技从头部厂商的产业链客户身上学到很多,“在2015年时,客户对于一些质检精度的要求就要做到5微米以下,这也逼迫我们去做设备研发,从20微米调到10微米然后到5微米,这个过程当时很痛苦,但其实也是客户倒逼我们快速成长,有了这些积累,现在我们做很多项目才变得得心应手。”
目前,荣旗科技已经掌握光学检测技术、精密机械电气技术、功能检测技术、智能算法技术、分析控制软件技术等五类核心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视觉检测装备、功能检测装备和智能组装装备等产品系列。
朱文兵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工业市场对于AI质检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客户需求很多,但因为做一个项目前期的研发成本极高,周期也很长,慢的话要一年多,最快也得半年,所以对荣旗科技来说,在投入项目时非常谨慎,会筛选项目来做。
所以,面对制造企业复杂的需求场景,荣旗科技也需要量力而行。过去,很多难度特别大的项目,荣旗科技如果评估很难实现便不会去做,但现在,荣旗科技则是专门去做难度大的项目,这种转变背后,是因为荣旗科技寻找到一个得力的合作伙伴。
能力的互补
在荣旗科技最核心的检测业务板块,腾讯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是它帮助荣旗科技打破了发展掣肘。
朱文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荣旗科技去年的工业质检项目中,技术难度特别高的都是跟腾讯云合作的,基于双方合作项目,荣旗科技的营收接近6000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约20%。
通常而言,决定两个企业合作深度的因素无外乎两点,即信任度和契合度,前者反映的是态度和关系,后者则是能力的匹配。在任何成功的合作案例中,这二者都缺一不可。
荣旗科技与腾讯云最初的相遇,是在2021年8月。当时,荣旗科技正计划抓住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切入动力电池视觉检测领域。通过与腾讯云的合作,双方联手拿下了向某头部新能源厂商提供动力电池部件检测装备的项目。
朱文兵表示,“这个新能源项目,此前其他供应商做了两三年都没有搞定。腾讯一开始也找了其他合作伙伴去做,但效果都不够好,最后偶然的机会,荣旗参与了进去,然后双方联手把这个项目攻克了”。
这也说明,腾讯云和荣旗科技的关系,并不是谁依赖谁,而是一种互补。腾讯云具有很强的算法能力,荣旗科技则拥有深厚的成像能力,双方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把解决业务场景的能力最大化。后来,经过近6个月的联合研发,荣旗科技和腾讯云先是在2022年4月拿到了某头部新能源厂商小批量订单,后来在10月份开始批量扩展。根据合作规划,该检测项目未来还会扩展到该厂商的每一个产线。
“这个新能源的项目难度很大,我们从中看到了腾讯的技术实力,正好当时我们在无线充电领域也遇到了AI算法方面的技术难题,于是便邀请腾讯团队一起参加,最后也完美攻克下来,指标均超过了客户的要求。”朱文兵表示。
在无线充电模组检测领域,存在很多行业性难点,比如无线充电模组包含的材质很多,有纳米晶材料、磁铁材料、焊锡材料等,所以在成像时,要面临不同材料之间光学硬件的选择问题,以及成像出来后算法的处理问题。
此外,无线充电模组中仅磁铁的划伤就存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最终呈现出来的形态也不同,如何区分划伤与材料上的毛刺,这对AI算法带来极大挑战。
朱文兵坦言,针对AI质检,荣旗科技在2020年底就开始研究,但在这个无线充电模组的项目中,准确率最多只做到了93%。后来在腾讯优图实验室参与进来之后,才把准确率做到98%以上,现在已可以满足客户量产指标99%以上。“我们团队当时看了腾讯的算法,当时就觉得做到这个程度也太难了,正因如此,我们更坚定了与腾讯的合作。”
事实上,经过两个项目的合作,荣旗科技和腾讯也互相看到了对方的技术能力,现在,无论是在锂电领域,还是消费电子领域,双方都有新的合作项目在推进。
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在荣旗科技与腾讯云的合作过程中,除了技术层面,双方的合作模式也同样值得关注。在朱文兵看来,目前双方的合作有点“完美”,非常互补,但他也坦言,此前双方也经历过“痛苦”阶段。
而扭转双方关系的,是腾讯云去年进行的战略调整。自去年开始,腾讯云提出要从追求收入规模转向追求收入质量,最直接的体现是腾讯云更加聚焦于自研产品,在项目中的角色也从总集方变成被集成方。
朱文兵称,项目交付的过程中,实际上绝大部分成本都跟硬件相关,而这些其实都需要由荣旗科技负责。此外,包括与客户的沟通、项目交付的经验等,荣旗科技也要比腾讯更有优势。
所以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更应该站在前面的是荣旗科技,但双方的位置此前发生了错位,腾讯云之所以做出调整,也是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腾讯云副总裁、产业生态合作负责人王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腾讯云做出调整,就是看到了有些东西是腾讯云不擅长的,而有些东西是擅长的,调整的目的就是要把擅长的事情做得更好,而不擅长的事情,要慢慢退出,让合作伙伴来补位。
腾讯云擅长的,是投入大、周期长的基础型产品,这些产品门槛更高,也更适合腾讯云的资源和能力去做,而对于那些跟行业客户的业务流程有深度绑定,对行业know—how要求更高的行业应用产品,腾讯则不会再去做。
正是有了这样明确的边界,腾讯云与合作伙伴的分工也变得更加清晰。王峰说,腾讯云聚焦自研平台型产品,未来的发展策略则是推进“平台+生态”的合作模式,跟合作伙伴联合做解决方案,一起去开拓市场。
荣旗科技与腾讯云的合作,也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合作模式。朱文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对荣旗科技而言,最看重的仍然是与腾讯技术方面的合作,“现在有腾讯云做支撑,我们做项目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要我们自己的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剩下的算法部分有困难都可以找腾讯,这让我们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几乎没有短板。”
谈及未来的工业数字化发展,朱文兵则认为,荣旗科技与腾讯的合作模式将是更可持续的模式。“未来一定是大模型的时代,一旦大模型在工业质检领域成熟,能够大大降低项目的研发周期,比如过去最快半年,借助大模型可能只要3天。”
但在大模型的发展过程中,朱文兵表示,基础模型一定是腾讯这样的公司来做,因为它有足够的数据、足够的服务器以及足够的算力和工程师,而荣旗科技要做的是基于腾讯的能力做二次开发,“才是真正可持续的社会分工”。
所以除了具体的项目合作外,在产学研方面,荣旗科技和腾讯也会瞄向基础研究领域进行更多深入的战略合作。“荣旗科技本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向研发,其中最重要的研发方向是工业AI和工业传感器,这两个领域也都会跟腾讯强相关。”朱文兵说道,“有了腾讯做桥梁,很多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都会大一些。在研发资源的投入上,腾讯有很多应用场景落地能力,我们不用担心研发投入会打水漂,但如果我们自己去做,还是蛮担心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