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受疫情反复、多个期房项目停工等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整体表现平平。临近年末,多个监管部门接连释放重磅利好稳定市场预期。连续三年的疫情也画上了政策的句号,最大的不确定性有了确定性的改变。曙光已现,我们共同迎接。2023年,房地产市场将如何顺利走出底部区间?
搜狐焦点年度新闻企划《拨云见日 向光而行》,将从政策、土地、新房成交、新盘新货等维度,追溯2022年,展望2023年。
【资料图】
广州2022年土拍收官落定。
挂出的58宗地中,48宗地成功出让,8宗地流拍,2宗地终止出让。
宗地总面积474.83万㎡,成交金额达1221.43亿元,相对比2021年(86宗地、614.09万㎡、1981.1亿元)均有所下降。
数据为人工整理,或有缺漏,仅供参考
细看各区域,考虑到外围区域新房库存承压问题,再加上为提高房企参拍的积极性,这一年广州主动增加中心区的靓地,减少外围区域地块,以更好地恢复市场平衡健康发展。
数据为人工整理,或有缺漏,仅供参考
串联起这一年广州的土拍脉络,是5月、7月、10月、12月四场集中供地。
数据为人工整理,或有缺漏,仅供参考
这一做法,给足了官方、房企充分的调整空间。
官方可随市场变化来及时调整供应结构,减少土地不成交现象,完成土地供应计划,稳定土地端供应。房企也可根据节奏来及时调整资金储备,布局拿地。
细观这四场集中供地。
●“国家队”兜底,民企观望。和记黄埔罕见现身
5月,尽管未出现大范围流拍的尴尬局面,但主要还是依靠国家队“兜底”。
当时,民企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像大华、兰园控股成功夺地,龙湖、美的、和记黄埔、绿城、中旗、星河等房企也有所参与。
尤其是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的罕见现身,一时引起市场各种猜想,是否意味着其重返内地房地产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个缺席了好久的企业,突然出现了,应该是其看到了机会,不排除有试探市场的可能性。
●土拍规则放松,为开发商减负。可惜仍是“国家队”包场
7月,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在竞拍规则上有所放松,由之前的 “限地价+竞自持+摇号”,更改为“限地价+摇号”,即取消了“竞自持”环节。
这意味着房企拿地成本降低而盈利空间增大,有利于会提升其参与土拍的积极性。
另不少地块还取消了“限制购买群体”等规则,可谓是一大进步。
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好。在“缺钱”情况下,民企依旧迟疑,11宗地均由“国家队”房企竞得。
同时,面对天河、荔湾、海珠优质片区的地块,开发商仍愿意以溢价“抢食”。郊区部分地块则惨遭流拍。
●“国家队”继续兜底。华夏幸福、恒大退的地,有人接了
10月,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中,毫无悬念,国家队继续“包场”,区属国企积极“兜底” ,民企选择集体躺平。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像白云区小坪村地块、嘉禾望岗东北侧地块、番禺客运站北侧地块自身条件不差,均属于地铁站1公里辐射范围内,但由于房企拿地信心不足,最终惨遭流拍。
另外,在这一次土拍中,华夏幸福、恒大退的地,终于有人接了,分别为华润、广州城投拿下。
●官方频亮大招,房企依然谨慎。
12月,广州仅拿出了6宗涉宅地,当中还不缺天河、海珠靓地。但结果挺令人意外的。
一是天河区梅花铝厂地块竟然流拍了。二是“国家队”企业依旧是主角,不过,方圆、龙湖等民企还是出手了的,这是个市场向好的表现。
在本轮供地之前,市场面出现了不少将会对土地市场、楼市有深远影响的消息,包括防疫措施优化、为房地产纾困的金融“十六条”等,现在看来,这些利好要带动起各市场主体的预期与信心,还是需要点时间。
综合来看,由于大部分民企开发商仍普遍存在“缺钱”情况,通过公开招拍挂获取地块的需求和条件不足,“国家队”企业在土拍中一直占据主导作用。
尤其是像越秀地产、宝信地产、保利发展、广州地铁、广州城投等表现尤为突出。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数据为人工整理,或有缺漏,仅供参考
从短期来看,“国家队”企业的参与,意味着未来在产品、建筑质量、工期进度、交楼时间上相对有所保障,可以打消买家对当前项目“交付难、交付满意度差”等等负面消息的疑虑,提高其购房信心,进而维持新房市场健康发展。
但若从中长期来看,只有更多民企加入,市场活跃度才会逐步提高。尤其是过去具备较多开发经验、在本地口碑较好的“民企地胆”,在市场上均有着不少买家追捧。
近期,针对房地产的支持政策更为频繁且力度空前,金融16条从供需两端全方位发力,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的优化政策“三箭齐发”,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降准等,房企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房企投资面恢复,资金端的利好自然会传导至拿地市场,继而带动企业拿地积极性提升。
接下来,部分民企或不再躺平,面对优质地块,也会努力争夺一把。
像在广州第四批集中供地中,方圆、龙湖等民企还是出手了的,这是个市场向好的表现。
最后来细看部分地块,在四批次集中供地中,广州官方均是诚意满满,拿出了市区的不少靓地,减少增城、从化等区域地块的输出,既为了保证地块成交,也是避免流拍给外围区市场带来不良影响,还有利于平衡各区新房供求水平。
而在优质地块面前,各大房企也是不忍放手,争抢激烈。
我们看到,这一年广州标杆地价TOP10地块排名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网红”天河燕塘地块三,引来华润、越秀、保利等多家房企争抢,直接拍至封顶价,最后通过摇号,为越秀地产拿下,建成项目越秀·天河·和樾府。目前该项目已启动内部认购,整体价格约8-8.5万元/㎡,部分单位低至7字头起。
不过,与它仅一路之隔的天河梅花铝厂地块则有点尴尬,在第四批次集中供地中惨遭流拍。
房企不拿,或许也是出于市场的考虑,避免最终陷入内卷的局面。
白云空港大道中东侧AB2904003地块,也引来包括保利、华发、龙湖、中海、华润等标杆房企竞价。
海珠广州大道南地块,当时吸引了包括中铁建、湖北联投、厦门国贸、中海在内的房企竞逐,最终为保利发展拿下。
增城区中新镇新福大道东侧地块,因地处冷门板块,周边配套缺乏,再加上增城区新房去化承压,各大房企只能选择放弃。
最后来看看全国土拍市场。
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全国22城集中供地共计成交涉宅用地1275宗,成交规划建面12743万㎡,同比减少45.04%;成交土地出让金16197亿元,较去年的22735亿元减少28.76%。
受期房烂尾担忧、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悲观三重影响,不仅是广州,全国多个城市的土拍中,房企拿地意愿均有所下降。
在前11月中,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1621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了50.5%。当中,央企、国企参与热度高,仍是主力。
同时,我们看到,不少城市正在退出“集中供地”。这背后,源于市场下行,土地存量难消化。
相关报道 图源:网络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集中供地政策进一步松绑,不失为楼市利好。
恢复常态化供地,地方政府可以随市场变化调整供应结构、频率,减少土地流拍现象,进一步提振土地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而房企拿地也更为灵活,短期资金压力小,积极性高。
而到了2023年,广州的土拍市场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