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3月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化险工作,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县域法人地位长期总体稳定。对比之前农信机构改革“保持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的要求,新要求突出两方面的调整,一是为满足因地制宜推进化险和改革工作的需要,加入了“长期”二字,呼应了鼓励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的监管政策;二是强调“商业可持续”,这意味着农信机构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是推动商业可持续机构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尽可能避免农信机构因内部问题或自身经营问题影响支农支小效率。而其中始终不变的是,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

“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从长期看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除了农信机构一直是落实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重要支点,也是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之外,考虑到其他银行机构布局农村金融业务的方式,农信机构在长期仍具备创新差异化服务的竞争优势。从记者采访情况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在服务农村地区和市场主体时,往往都是在一定框架下推进的。受限于其服务网点和人员配备情况,上述三类机构更多都是依托线上统一的审批系统开展服务,因此无可避免地,其服务领域、行业、主体类型、门槛等都会受到相对严格的限制。我国县域地区情况千差万别,人口、产业、经济基础、民生、生态等情况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各异的金融需求。在我国日益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上,仍有很多金融服务需求需要运用线下获取的软信息、创新抵质押和灵活调整服务方式等渠道来满足,这正是农信机构的发力重点。另外,大型银行等机构较多依靠线上服务方式,这要求被服务主体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因而在数字素养普及水平和社会数字治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农信机构在线下服务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

因此,无论从农信机构自身经营发展看,还是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布局的角度,“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也只有在商业可持续的情况下,农信机构才能更好保有县域法人地位和支农支小定位,从而实现对农村产业和主体的差异化金融服务。

尽管拥有竞争优势,但在如今的农村金融竞争局面下,农信机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挑战。近期,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他们观察到了农信机构近年来的发展挑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在监管趋严和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商银行业务规模效应优势减弱,特别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商银行可能会在经营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农商银行息差收窄情况最为严重,这也会对其经营可持续造成一定压力。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广强在会上指出,大行下沉不仅带来业务竞争,部分中小银行也存在人力资源的流失。

面对这种情况,在农信系统认清竞争态势变化、市场定位且主动发力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外部也需要给予农信机构适当助力和更好的竞争发展环境。在上述研讨会上,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提到,结合机构定位和行业特点,需要推动大中小银行差异化竞争,健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在正确认识金融实质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与金融部门协作,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更为全面的政策指导;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与各类金融机构共同构建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将更适配的金融资源匹配给相应的金融服务机构,这也有助于农信机构在服务地区形成差异化服务优势和可持续经营的推动力。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