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培育3000名以上国家级“头雁”和10000名以上自治区级“头雁”,这是广西落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提出的新目标。
(资料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目前当地不仅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创出了新路子,还调动了“头雁”活力,催生了“雁阵效应”。
勇于创新走出农村产业新路子
来自广西桂林的汤仁喜是喜耕园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近年来,汤仁喜整合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近300亩,种植了泰国青柚、巴西红橘等多种高品质水果以及优质大米等特色产品,并因地制宜利用果藤下、农闲仓库开发了以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为依托的农家乐,以探索农村利用现有条件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作为国家级“头雁”学员,汤仁喜还带动了周边四个村庄的600多户村民更新观念,把闲置和散乱无序的村民土地整合进行规模种植、机械种植,提高了土地使用效能和农民收入。当地研发的稻鱼共生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一地多收,还将村里富余的劳动力培养成了农业知识的传播者,种植新技术的实验者,吸引了一批青壮年返乡创业。
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
832平台、616利农商城、圳帮扶、小程序、拼多多、微店、建行善融商城、工行商城融e购、淘宝……
百色隆林红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级“头雁”学员李卫红通过上述线上平台和线下的产品体验、展销,形成了消费帮扶机制,既满足消费者的“菜篮子”“米袋子”,又充实了山区农民的“钱袋子”。
2020-2022年,李卫红的公司总销售收入达4180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约20%来自经销脱贫户的农产品。
“我们与两家合作社签订了香米种植购销合作协议,覆盖70余户农户。通过收购香米稻谷,农户户均销售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同时带动了一批当地贫困户增收。”李卫红说。
百色隆林红姐食品有限公司还与介廷乡弄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78.22亩土地流转合作协议。农户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稻谷时,农户还可通过参与田间管理,另外获得劳务报酬。
激发活力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种菜当事业,种田最安心。”2015年以来,李俊所在的河池市凤山县御园绿科蔬菜专业合作社稳定种植320亩蔬菜,年产蔬菜1600吨,平价供应该县城区居民和全县中小学校。
2016年至2018年,凤山县御园绿科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和南宁、百色的公司合作,并与百色田阳、南宁、上海等地客商签订了反季节圣女果等果蔬订单。其中,反季节圣女果秋季可提前1个多月上市,春季可以延后两个月上市,有效地避开了各大产地的出果高峰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30户社员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12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凤山县积极发展百香果等扶贫产业。针对百香果特色产业存在的病虫害现象,李俊自掏腰包钻研学习百香果病虫害防治知识。他还主动无偿为多个乡镇的106户百香果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义务充当5个乡(镇)18个村36个屯3180亩百香果病虫害“防治员”,使百香果产量达5000吨,产值达1200万元。仅此一项,就使28户贫困户当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近5年来,李俊先后被中国农业农村部授予农村致富带头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但他始终坚守在田里忙碌着。“作为国家级‘头雁’学员,未来我将继续带领社员们种好菜,种好属于我们的责任田,做新时代的‘领头雁’。”李俊说。
据悉,2022年以来,广西已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旨在打造一支与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