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至25日,以“科技创新筑梦湾区”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东莞松山湖举办,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的200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院士分享、青春对话、专业论坛等形式开展广泛交流。
(资料图)
这是该全国性青年科技工作者盛会首次在大湾区举办,参会嘉宾还深入松山湖科学城大装置、大平台、大企业,感受大湾区发展的强劲脉搏,为未来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搭建起了新的桥梁。
中青科协携手东莞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由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凝聚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来,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东莞作为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展定位,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松山湖作为东莞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指数持续攀升。
当前,东莞吹响了“是人才进莞来”的号角,推出“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热诚来引才、留才。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表示,希望更多青年科创人才在东莞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筑梦、圆梦,共同将东莞打造成为创新之城、梦想之城、成长之城。
活动期间,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与松山湖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揭牌并落户东莞松山湖,“科技成果直通车对接平台”小程序也同步发布亮相。两大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将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提供新支撑,赋能高质量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落地东莞松山湖,以及携手搭建创新平台、引育集聚科技人才,在培育创新生态、开展科技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化合作。
该中心揭牌后,将面向中青科协会员及团体会员,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主,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建立集“政策服务、就业创业、产业合作、成果转化、金融对接、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深度服务基地。
院士专家现场对话
激励青年科技报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还是要靠人,靠千千万万愿意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的奋斗。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愿意为国家科学事业献身的青年人来实现……”23日上午举行的“科·创·汇”青春对话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以《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题谈了个人成长经历与工作感悟。
正如松山湖科学城,从一片郊荒之地到一座科学新城,自2001年以来,松山湖实现层层蝶变的背后,既有一批为了科研事业始终躬耕一线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青年人才到此创新创业,才成就了这座梦想之城。
“东莞不仅有制造业,也是一片科研创新的热土。未来,欢迎更多年轻同行的加入,一起在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做更多的探索。”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金属材料学家汪卫华则以《和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成长》为题,讲述了五年来自身参与实验室建设的感受。在他看来,实验室打通了前沿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鸿沟,未来不仅能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还可以帮助东莞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培养出一批企业家与有影响力的企业。
活动还邀请了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以科技报国精神为主题,结合个人成长故事开展青春对话。
“要把科技创新成果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科技创新转化成产品或者技术服务产业,这样创新才更有价值。”谈及科技的力量,全国青联委员、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认为,广东当前正“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希望能以科技创新赋能,把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
23日下午,活动还围绕“探索·元宇宙新生态”“融合·生物科学+”“改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碳中和技术发展”四大主题开展系列高端平行论坛。
体验“科技共山水一色”
解读城市发展密码
“可以明显感受到,东莞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特别大,在人才引进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诚意。”谭继宗来自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也是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在24日上午举办的“科技+东莞行”活动期间,他不禁感慨道。
该活动为期半天,邀请了上百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生益科技等大装置、大平台、大企业,了解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情况。
“我很关注‘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的功能。我们水利工程研究堤坝,看清其内部结构对提高安全性很重要。”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侯精明表示,以前由于缺乏这类基础设施,许多材料的内部结构无法被探明,或只能费时费力地送往国外探测,现在可以考虑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研究主坝材料。
“在松山湖看到了基础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收获了许多跨专业交流的机会,给我的临床治疗工作和医学研究打开了新思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医生徐淼就表示,新药的研发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发展,未来希望能寻求与散裂中子源在药品检测等多方面的合作。
来到生益科技的展厅,中国联通集团科技创新部国际标准与开源项目主管、理事程莹则对陈列的各种类型覆铜板表现出极大兴趣。她谈到,自身公司作为运营商企业,主要做网络组网、协议开发,鲜少了解在设备研制前端尤其是材料领域的新进展。通过这次参观可以了解到产业链的构成,知道核心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以后能够与松山湖的机构、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科技共山水一色”是松山湖的独特魅力。24日下午,阳光和煦、微风轻拂,随着起跑的枪声响起,“科技迎春,乐跑松湖”在松湖烟雨拉开序幕,近20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统一蓝色着装,一起在奔跑中感受“科技+自然”的独特魅力。参与者们边跑边欣赏湖岸美景,还共同分享着运动的喜悦和沿途的趣事。
青年科技工作者进校园
点亮学子科学梦
“我希望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一个能花一辈子研究的东西,然后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对我而言,这就是科研。”2月23日下午,在松山湖北区学校的一场特殊“班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殷盼超说道。
青年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活动是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之一,以“科学+青春”为主题,邀请了殷盼超及全国青联委员、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走进松山湖北区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希望能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科学魅力、体悟科学家精神。
殷盼超以《分子颗粒体系》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介绍分子颗粒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从求学到工作、从生活到科研,分享了自身对科学的追求。“科研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很多科研成果经常是偶然、意外中发现的,但是能发现并把握住的,一定是严谨细致的人。希望同学们未来都有机会把握这种‘偶然的惊喜’。”他说。
张书彦则以《无悔的青春》为主题,分享个人的求学之路与回国之路,还结合研究领域为同学们揭开中子的神秘面纱,并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入自然、热爱生活。
“通过分享活动,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祖国与科学事业的热爱,今后我也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来自五年(1)班的张紫洛同学说。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