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检察听证,3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拾生活信心。一场检察听证让听证员不由感慨:“听证过程中释法说理,不仅忧百姓所虑,更是解百姓所惑。”
目前,河源市检察机关共聘请人民听证员190人,涵盖水利环保、税务、社保、人大、政协、退役军人、学校、医院、律师等不同的职业领域,有效解决了以往听证工作中存在的听证人员不足、针对性不强、缺乏法律知识和群众工作经验等问题。
2021年来,河源市检察机关创新推行“检察听证+”模式,推动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正义可期、可感、可触。
(资料图)
“检察听证+公开示证”
让证据“活”起来
借助“外脑”智慧,告别过去闭门办案模式,听证员的意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检察机关作出决定提供新参考,让司法办案更合法理和情理,使人民群众更能感受到司法“温度”。
在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召开的张某英、罗某飞、罗某强申请司法救助公开听证案上,承办检察官通过PPT介绍了案情和司法救助线索排查情况,并出示调查走访情况证明等材料。听证员一致认为该起案件申请人确实属于家庭遭受重大损失、生活困难情形,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
广东省检察院、河源市检察院、东源县检察院接续开展救助,让3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走出生活困境并重拾生活信心。这起司法救助案也入选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检察机关与乡村振兴部门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
“检察听证+公开论证”
让案情“明”起来
听证参与人不仅要“听”,而且要“论”,对案件事实与证据、争议焦点、分歧意见等公开进行论证,提出各自意见,让案件在公开论证中进一步明晰,消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办案的疑虑,也为后续依法作出处理提供有力支撑。
龙川县检察院在办理犯罪嫌疑人邹某、谢某涉嫌故意毁坏尸骨案中拟对两名犯罪嫌疑人作相对不起诉处理,深入该县黎咀镇进行“上门听证”,对听证员和各方代表充分进行了案情和证据阐述,听证员先后进行提问,询问当事人情况,案件事实得以清楚呈现。
“一个好的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这起公开听证案的听证员吴光耀认为,检察官主动上门听证,将听证会现场搬到老百姓家门口,真正做到了将检察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通过邀请村委会代表和村民参与释法说理,不仅忧百姓所虑,更是解百姓所惑,让人民群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检察机关的工作,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检察听证+公开答复”
让结果“动”起来
听证后,检察机关通过电话联系、主动上门走访等方式,回访案件当事人及当面释法说理、向听证员通报案件处理结果,把释法说理贯穿办案和听证全过程,解开当事人心结,促进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季某因想更改有误的出生日期信息,持续多年进行信访。连平县检察院在办理季某对县公安局申请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一案中,进行公开听证,县公安局当场承诺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审查无误后进行更正。
目前,连平县检察院在回访后得知,当地公安机关已和季某沟通,并指导他需要补交哪些材料,才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更改。
“检察听证+司法救助”
让生活“好”起来
主动延伸检察职能,对案件不“一听了之”,对有特殊困难的案件当事人落实多元化救助措施,特别是加大对涉案扶贫对象和陷入生活困难被害人或近亲属的司法救助力度,倾情守护困难群众“生活的希望”,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感谢检察机关的关心和爱护,帮助我减轻生活压力……”3月9日,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收到一封来自湖南省临武县胡某凤写的致谢信。年近七旬的胡某凤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中受害人的家属,她没想到河源检察机关想方设法主动寻找到她,为她办理了司法救助。市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这一线索后,几经努力核实胡某凤生活状况,最终在今年2月份与和平县检察院联合办理了这起困难妇女跨省司法救助案,为其发放了司法救助金。
千里之外的胡某凤切身感受到了来自河源检察蓝送去的温暖,现独居的她生活也得到有效改善。
2021年至2022年,河源检察机关共举行83场检察听证,彰显了检察担当和司法温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为民情怀在一场场检察听证中呈现。
目前,河源检察机关实现了听证员库、听证室和听证类型全覆盖,不断深化诉源治理效能,把检察听证打造成司法办案新模式、接受社会监督新途径、开展法治教育的新平台,推动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让正义可期、可感、可触。
(文章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