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消费金融公司今年要过“紧日子”。

近日,媒体报道,相关监管部门提出要求:各地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部分地区监管还要求在明年6月底前清理利率超标存量贷款。

政策落地将冲击消金行业。

8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从招联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年化利率不超过24%的要求属实,而且已实行一段时间。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末起,部分地区银保监局已开始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利率窗口指导。

不过,仍有部分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消金行业人士表示,暂时没有收到监管部门相关指令。

时代周报记者对比目前主流消费金融公司旗下的产品发现,多数消费金融产品的年化利率已处于24%红线内。

8月6日,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对客群还款能力和资产情况审核门槛较高,消费金融公司目标客户主要为年轻消费者,不良贷款率较高。24%年化利率的红线意味着消金公司要对产品和利率的重新调整,对客群重新筛查分层,放贷规模将受影响。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ABS融资进一步放缓。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ABS(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总额为61.08亿元,较上年同期缩水近四成。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7月26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与2019年相比,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和贷款规模增速分别下降23.49%和26.16%。报告认为,增速双双下滑归咎于疫情冲击以及获客和融资成本攀升的影响。

挂牌利率普遍低于24%

目前监管指导或未覆盖所有消费金融机构。8月5日,华中地区某消费金融公司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暂未收到相关监管要求调整利率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利率已在监管红线内。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多款消费贷产品的年化利率时发现,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控制在24%以内,少数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利率仍在高位,如捷信消费金融的消费贷产品年化综合息费率在24%—36%。

在减费让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贷款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监管对于借贷市场提出诸多规范和要求,推动整体贷款利率下行。有分析人士表示,在贷款利率不断规范的背景下,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设置24%的利率红线“并不意外”。

在于百程看来,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群更加下沉,资金成本也高,因此在借贷产品的年化利率上比银行要高,此前最高利率基本都在IRR (内部收益率)36%以内,不少已控制在IRR 24%以内,并且呈现不断下行的状态。

近两年,监管部门对贷款利率的管控趋严。央行3月31日要求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需向借款人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并说明贷款利率计算方式。

此外,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原有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进一步规制和约束过高的民间借贷利率。

按照7月20日最新报价,1年期LPR为3.85%,当前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15.4%。但已经明确的是,4倍LPR红线仅针对民间借贷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不适用于该条例。

6月1日,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章杨清曾发文表示,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应严格执行央行要求,全面、准确向客户展示年化利率,并将对客户定价情况逐笔报送金融管理部门,主动接受价格监管。

ABS融资规模下行或因业务萎缩

在利率受到监管部门管控的同时,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需求明显下降,意味着前两年高速增长的消费金融行业开始进入平缓期。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消费金融公司可通过股东增资、银行间同业拆借、同业借款、发行金融债券、银团贷款和ABS等渠道融资。消费金融公司会从资金成本、融资规模、融资效率以及是否有利于流动性管理多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融资渠道。

2020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传出增资消息。比如,华融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以及湖北消费金融等3家机构已成功增资,增资金额分别为3亿元、4亿元以及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股东增资都能迅速完成。2020年12月,北京银行发布《关于参与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将出资7500万元参与北银消费金融增资扩股。截至目前,银保监会尚未批复该增资方案。

发行ABS仍是消费金融公司最重要的增资渠道之一。“ABS增速放缓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规模增长放缓有关。随着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各家机构也会选择不同渠道,比如发行成本更低的金融债融资。但总体看,消金ABS仍是较好的融资选择。”于百程分析道。

“但ABS发行要考察公司评级、资产质量、机构认可度等维度,门槛较高。”于百程认为。

8月3日,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批ABS发行资格,成为今年以来第2家、全国第15家获得ABS资格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全国共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

与之相对的是,年内消费金融公司ABS融资速度放缓。截至8月6日,2021年消费金融ABS发行总额为61.08亿元,发行数量共五只。其中,湖北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各两单,兴业消费金融占一单。

相比之下,2020年1月1日至8月6日,消费金融ABS产品发行数量同样为五只,但发行总额为104.47亿元。这意味着,今年的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43.39亿,ABS融资规模缩水四成。

事实上,2020年消费金融ABS发行已经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ABS发行总量逐渐攀升,分别为45.04亿元,139亿元,140.55亿元,并于2019年峰值185.44亿元。但随后发行数量和额度双双下滑,2020年发行的ABS融资产品总额降至123.65亿元。

融资需求的下降侧面印证消费金融公司的增速整体放缓。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为5246.49亿元,同比增加258.42亿元,增速为5.18%;贷款余额4927.8亿元,同比增加204.87亿元,增速为4.34%。而2019年末,上述两项指标的增速均接近3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