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电力供应仍然紧张、部分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涨等因素影响,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2%,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续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5%,与上月持平,低于临界点。大企业的市场抗压能力较强,中小企业在临界点以下,令人堪忧。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是市场主力,不仅承担着经济增长的重任,也牵系着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期待。中央一直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难题,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调整也几乎都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施策的帮扶。

让市场主体尽量运转,尤其是小微企业,一旦关停恐会失去重启动力。因此,让市场主体活下来,尤其是让小微企业活下来,保留市场末梢的活力,才能让内循环维持基本动力。

从10月份的统计分类数据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具体言之,生产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新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延长。

冬季来袭,能源需求更为旺盛,市场供给也很难满足,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政策设计应有通盘考虑,在全球供应链受阻和原材料价格攀升的情势下,应尽量扩大进口,同时加大国内能源生产供给,强化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并利用价格杠杆调控供需平衡。另一方面,在全球供应链不畅的困局下,应确保国内供应链畅通,赋能内循环。关键是地方政绩考核尤其是双控能源消费也要适时调整,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因市调整。新发展格局需要新发展理念,实现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

根据大中小市场主体遇到的现实难题,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尤其应给小微企业做好政策性“加减法”——给其资金帮扶和税费减负,让其活下来,经营下去。

只要市场主体经受住这波供应链危机带来的生产资料价格高企+供应不足,制造业景气就会由弱走强。一方面,这是疫情所致的全球性供应链危机,危机导致全球性的能源荒、芯片荒和生产资料价格高企。因此,从美国到欧洲,从日本到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从美欧疫情再起的情况看,全球供应链危机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前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过度旺盛也加剧了供应链危机。

因此,10月份制造业景气虽然减弱,但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属于“风景这边独好”。所以,中国经济依然具有比较优势!(张敬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