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6月21日报道,近日,湖北武汉一场突如其来的工程事故,再次将“蜘蛛人”(高空作业者)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推向风口浪尖。两个鲜活的生命被一阵大风“吹走”,让人清楚意识到,这群工作在高层建筑外墙的劳动者有多不易——几根吊索系身,在方寸之间的吊篮上进行复杂的高空作业,专业性要求高、危险系数高、辛苦程度高。

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高处坠落占建筑施工事故总数的41%至53%。一旦发生坠落,只需0.6秒,工人的下落速度就会达到时速21公里,产生1089公斤的冲击力。与此同时,在全世界最危险的职业列表中,高空作业始终位居前列。和其他事故不同,高空坠落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保证施工安全、加强高空作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首先需要用工单位增强安全意识。比如,根据《高处作业分级》规定,5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施工单位不得让工人进行高处作业;如遇到突发情况,还需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承包商、施工方等对上述规定和要求要严格落实落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漠视。

其次,要加强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安全资格操作证》后持证上岗。但现实中,一些高空作业方面的培训课程、流程形同虚设,甚至只要给钱就能拿证。此类行为不仅是在给整个行业埋雷,更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再有,要在规范行业发展上施力。目前高空作业行业尚缺少对口的行政机关,这一行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通常由行业协会代发,而协会的创办准入门槛较低,管理辐射面较小,很有可能导致相关许可证越发越乱。有专家表示,高空服务业、清洗业,没有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唯一对应的政府机构是应急管理部门,但也只有出现事故后,机构才会出面。这样的“被动”局面,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保障从业者的权益。

此外,劳动者自身也应增强安全意识,主动规避风险,对自己的身体条件、专业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任何时候,安全、生命都是第一位的。(杨玉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