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的发展任重道远,运维与设计脱节、智能而不智慧、信息碎片化严重等现象非常普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洁近日在“2021综合智慧能源大会暨优秀示范项目案例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指出,综合智慧能源产业是支撑我国能源绿色低碳的重要手段。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公开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2030年前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将处于快速增长培育期。从综合能源服务的基础业务和能源需求两方面进行测算,2030年前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将达千亿至万亿元级别。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热”的综合能源需要“冷思考”,“跑偏”现象频出亟需回到正轨。
问题一:项目鱼龙混杂 大多在炒作概念
综合能源并非新事物,国外于上世纪70年代开展相关研究。我国各大企业探索综合能源服务也已有数年时间,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上市A股;2017年11月,国家电网下发《关于在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将综合能源服务明确为主营业务;各大能源企业也相继组建综合能源公司“试水”相关业务。
什么是综合能源服务?诸多业内人士对其定义莫衷一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电力数字化产业委员会副主席杨军告诉记者,综合能源服务是以电能为统一载体,以最大程度开发清洁绿色能源为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数字科技等手段,通过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双向智能电网,综合调配各种能源的发、输、变、配、用、储全过程。
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庆认为,综合能源服务是各类业务、数据、商业模式的集合。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副主任吴俊宏认为,综合能源服务没有固定模板,涉足投资、设计、工程、运维等全环节,是一个创新目标。
宽泛的定义为综合能源带来无限可能,但“钻空子”的现象不在少数。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综合能源服务是个虚无缥缈的'筐',啥都能往里面装,似乎除了管制业务,所有与能源沾边的项目、服务都可以算综合能源。当前综合能源项目鱼龙混杂,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滥竽充数的项目,中看不中用,大多进行概念炒作。比如一个集控室放几台电脑,项目再上点清洁能源,就算综合能源服务了。”
问题二:顾头不顾尾 能耗常常超标
“虽然综合能源项目形态不一,但其衡量标准是统一的--节能。很多号称'综合能源'的项目,甚至达不到最基本的'按需提供'。以中央空调为例,冬夏两季均按最大或最小温度运行,并未根据人员数量、楼宇特点进行智能分区、温度调控。在室内,通常夏天穿棉衣、冬天穿半袖,办公室寥寥数人空调依然全开,人不舒适还浪费严重。”上述业内人士说。
刘洁表示,综合能源项目应同时注重供给侧和消费侧。“如果消费侧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单一从供给侧投入大量清洁能源,将大大提升用能成本,真正的低碳项目'顾头也得顾尾'。”
综合能源耗能情况,与运维、设计脱节密切相关。杨军指出:“当前综合能源的设计方案中不涉及运维部分,能耗都是理论值,只要达标就行;运维人员'照猫画虎',几乎不考虑最优方案。以我们经手的某家新建印染厂为例,业主聘请专业运维人员分析设计方案,稍作改动后每年可节约2000多万元费用,而投入的一次性成本不足1000万元。”
运维和设计是如何脱节的?某发电企业综合能源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没有固定标准,所以设计方很难真正了解用户需求,大多通过堆砌多种能源达到“多能互补”的效果。“在运维阶段,项目系统较为复杂,物业大概率不会主动研究'精妙'的设计结构,很多功能在投产后从未被使用过,这种情况是常有之事。”
问题三:智能化程度低 潜在价值待挖掘
“智慧”也是综合能源的卖点之一,但其发展程度不尽如人意。
杨军指出,真正的综合能源应是基于“数据+算法+算力”的服务平台,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综合能源处于最初级的数据阶段。“综合能源的数据采集,只是有一些统计报表而已,真正能够进行数据分析、输出方案和结果的平台屈指可数。综合能源的智慧化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客户、不同项目的需求,进行定制化、个性化开发,既要避免一个模子,也要避免返工重来。”
俞庆表示赞同:“目前大量的所谓'综合能源'仅仅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数据采集,连基本的数据模型都没有建立,更别说智能分析了,智慧就更谈不上了。”
上述发电企业工作人员对此颇有共鸣:“很多业主认为,项目建成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实际运行和设计图纸肯定有偏差,如何调节优化,答案就在运行数据里。回访多家业主单位得知,很多运行数据就在电脑里杂乱无章地'躺着',其潜在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记者 赵紫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