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很短,弹指一挥间;五年也很长,承载了河南省金融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五年来,河南金融业不仅有效应对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还利用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保障了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年嬗变,河南省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
9月29日,河南银保监局公布了一份成绩单:河南省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871.26亿元。
10万亿元是什么样的概念?是2016年末的近1.5倍,当年河南省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6.96万亿元。
资产规模的明显增长也折射出河南省金融业的巨大变化。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自2016年至今,河南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202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55.9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4%。
截至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355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9621.7亿元,均居中部六省首位;而2016年底,这两项数据分别为54979.7亿元、37139.6亿元。
风险保障功能也明显增强。2020年,全省保费收入250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4位、中部六省第1位。保险行业总资产达到5485.1亿元,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类风险保障额度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年累计赔付支出720亿元,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而2016年底,全省全年保费收入、赔付支出分别为1555.2亿元、548亿元,保险资产总额3248.4亿元。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业务领域发展较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15.9%,规模居全国第2位。
《河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年全省企业累计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1145.0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再融资272.4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790.0亿元,新增债券融资额再创新高。商品期货市场交易大幅增长,全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累计成交量16.6亿手,累计成交金额6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0%和53.6%。
厚植沃土,金融力量进一步壮大
2017年8月,金融力量又一颗新星升起——河南资产挂牌成立,与中原资产一起成为河南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双子星”。
2018年9月19日,是全国银行业历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郑州银行实现A股上市,开启了国内城商行布局“A+H”双资本市场的先河。郑州银行也成为河南第79家A股上市公司、河南首家A股上市银行。
2019年5月28日,中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这是河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标志着继信托、证券、担保、股权等系列金融服务平台之后,又一金融服务平台在河南落地生根。
2019年10月,中原银行入主邦银金租落下定音,正式拿下金融租赁牌照,成为全国70家持牌金融租赁公司之一。河南省内三家金租公司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同年9月,中原银行旗下的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工作,通过市场化形式引入全球投资巨头华平投资作为新股东,注册资本增加至20亿元,为河南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增添力量。
《河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21)》显示,2020年末,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40家。其中,城商行5家,小型农村金融机构13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家,财务公司6家,信托公司2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消费金融公司1家。
保险、期货、证券公司、类金融机构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截至8月末,全省共有融资担保公司275家,小额贷款公司259家,地方资管公司2家,典当行277家,融资租赁公司30家,商业保理公司7家。
精准浇灌始终把服务实体放在首位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过去五年里,河南金融业始终把服务实体放在首位,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在这片黄土地上“耕”出一张优异的成绩单。河南粮食总产量从2016年的1189.32亿斤攀升至如今的1300亿斤以上,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农业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省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893家;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6107.93元,较五年前增长30%以上。
截至2021年8月,河南省涉农贷款余额2.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06.83亿元,这一余额数据较2016年增长63.6%。作为河南“支农”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河南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增加近3700亿元,乡村振兴相关贷款累计投放超过2600亿元,扶贫贷款发放总量居全省金融机构之首。
记者从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截至8月末,全省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92.17亿元,比年初增加932.23亿元,高于各项贷款比年初增速6.0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148.19万户,比年初增加12.73万户。这一组数据较五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 裴熔熔 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