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群壁村村民王秋花骑着三轮摩托车,载着满车枯枝烂叶来到红旗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经工作人员称重后,她所带来的约200斤“垃圾”兑换成40斤有机营养土。王秋花笑盈盈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养土,掂了掂,“地里的辣椒、南瓜苗全靠这些肥料了,过些天再送些瓜菜藤来兑换”。
去年这时候,王秋花还在为丰收过后满田的瓜菜藤蔓犯难。“秸秆不让烧,村干部说要综合利用,到底怎么个利用法?”面对乡镇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宣传,包括王秋花在内的许多村民对秸秆综合利用表示纳闷。
如今,红旗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为海口乡镇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路子。投资建设方海口京玉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柏钧介绍,2019年,该公司在当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发现,秸秆、枯枝烂叶等农林废弃物具有堆肥功效,便在红旗镇本立村开设日处理量1吨的农林废弃物堆肥试验点。经过一年成功试点,2020年10月,公司又启动建设10吨级堆肥点,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海南日报记者在红旗镇10吨级农林废弃物堆肥点现场看到,在粉碎机的轰鸣声中,一捆捆秸秆、枯枝被粉碎堆入堆肥区。一个堆肥槽堆满后,工作人员按照比例添加菌种,覆膜发酵。经过腐熟、细分后,农林垃圾将转化为有机肥料。
“有机营养土大约25天可形成,虫卵、有害物质处理均达标,可以用来种植水稻、瓜果蔬菜,改善土壤板结,很受周边种植户的认可。”陈柏钧说,该堆肥点从2021年12月运营至目前,已处理初料210吨有机肥,现场还存有400吨堆料正在发酵。
除了将农林废弃物发酵堆肥,用来回馈周边种植园区种植蔬菜、水稻等,位于海口市甲子镇的海口市生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工作点将农林废弃物粉碎,加入菌种配比后,用于蚯蚓养殖,发展蚯蚓产业。
海口市生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运营方海南晟延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小龙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鼓励农户自主收储运秸秆、畜禽粪便,按每30吨奖励1吨蚯蚓有机肥的同时,还提供场地、设施设备、技术,保底保价回收蚯蚓和蚯蚓粪,帮助农户发展蚯蚓产业。目前,该项目已吸收甲子镇青云、琼星、民昌、新昌、昌西等5个村委会12名脱贫户就业,有效解决周边村民的就业收入问题。
“蚯蚓床亩产量5000至8000斤,公司保底,每年每亩收益2万元;公司保购,回收价按蚯蚓苗、老蚯蚓为每斤6元,蚯蚓粪为每吨600元。”钟小龙说,今年9月份后,还将在海口甲子镇17个村委会全面铺开建设蚯蚓育苗设施设备,并选派技术员指导农户养殖蚯蚓,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