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调查报告显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得票最高,成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得票最高,成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时政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

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市场监管总局考察,并主持召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工作座谈会。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亿万市场主体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大关,承载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

李克强指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市场主体。当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1亿多市场主体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底气、韧性所在。要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困难,制定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采取措施提振工业经济运行。

李克强指出,从地方和行业看,市场主体越多越活跃,那里的经济就发展好,要促进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李克强指出,要以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更好便企惠民。推动通关便利化,促进国际合作和吸引外资。各部门要主动担责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

国家发改委:从严查处预付消费“跑路坑民”等案件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指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从严治理滥用垄断地位、价格歧视、贩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从严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预付消费“跑路坑民”、虚假广告宣传、非法集资等案件。

全国工商联:《2021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出炉

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连续三年持续上升,2021年超过七成的样本企业认为所在城市总体营商环境较去年有所改善。

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得票最高,成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得票最高,成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按照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计算总得分,营商环境得分前十的省份(含直辖市)依次是: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福建;营商环境得分前十的城市(不含直辖市)依次是:杭州、温州、苏州、深圳、宁波、青岛、南京、广州、长沙、成都。

报告显示,在各种融资渠道中,样本企业对获得银行贷款的满意度最高。近四成企业反馈,最近一次获得银行贷款从申请到放款花费时间在15天以内,贷款利率与去年基本持平;近九成企业表示最近一笔银行贷款综合年化利率低于8%,其中利率低于5%的企业接近60%。

报告称,全国样本企业对所在城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存在期待。企业期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维权统一服务平台、不断加大减税降费、网络办事、政策落实,期待更多来自风险投资、政府产业基金的融资支持等。

地方行动

湖南:20条措施助推“五好”园区建设

11月1日下午,湖南省省长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

会议指出会议通报了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根据营商环境综合得分,湖南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去年提升了2位,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比去年提升了4位,均居中部第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场有活力、改革有品牌、服务有温度,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要聚焦便民服务、聚焦市场主体、聚焦攻坚行动,持之以恒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身在湖南办事不难”成为常态。

会议原则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五好”园区建设二十条措施》。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科学精准赋权、完善推进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不断破除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助推“五好”园区建设。

长沙:推动“十四五”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升级

11月1日,长沙出台《长沙市“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规划》,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成效、更大的作为推动长沙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对投资、人才、资金的吸引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50%以上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80万以上,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保持中部省会城市领先水平。

规划提出,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应用尽用”,探索推广电子凭证应用,加快实现政务服务“四免”(免材料、免表单、免实物章、免手写签名)。

2025年底前,涉税费基本信息100%实现共享,主要涉税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理,纳税缴费时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积极推广应用电子税务局移动端,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稳步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实现非接触发票领用比例超过70%。

规划提出,将推动长株潭区域内新出台惠企政策同城化,申请认定年限累计互认。推动三市市场主体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享受同等待遇。推动三市企业登记标准统一,建立企业经营许可、资质跨区域互认制度。推动健全长株潭公共资源交易合作共享机制,常态化开展长株潭区域远程异地评标。

浙江:对行政垄断行为实施数字化智能预警

近日,“行政垄断行为智能监测应用系统”在浙江温岭投入试运行。浙江省构建了智能监测系统,对行政垄断行为实施智能监测预警。

该系统包含了数据仓库、存量清理、智能监测、会商会审、政策宣传、投诉举报、统计汇总七大业务模块,对应建立了7类需求数据库,对涉及市场主体的文件进行了数字化数据大聚合,建立了完整统一的省、市、县三级公平竞争审查数据库。

该系统可通过关键字段搜索、智能语句匹配等技术实现动态智能辅助人工审查,及时发现相关文件中存在的行政垄断问题,自动预警并弹出相关案例及定性依据,便于提前通知相关单位整改。

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问题仍时有发生,影响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率先在温岭市、丽水市开展行政垄断行为智能监测数字化改革试点。其中,丽水“公平竞争审查智慧监管系统”自2021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后,共收集本级各成员单位文件12000多个,查出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文件3个,整改3个。

浙江还在“浙江公平在线”开发建设了“行政垄断”监测模块,建立了包含全省2万多个政策文件的公平竞争审查数据库,梳理了30多组高频搜索关键词,实现了对行政垄断行为的智能监测。统计显示,该系统已监测发现各地行政垄断行为至少101起,均做了合法化处理。

云南: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

11月5日,云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试行)的通知》,正式上线运行云南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

通知明确提出,从2021年11月起,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坚持营商环境好不好由企业和群众说了算,将市场主体实际感受作为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主要依据。

聚焦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创新环境、人文环境等5个方面17项内容,从“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次开展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实时线上线下收集市场主体对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问卷内容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电话(12345)、语音、视频等方式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24小时进行投诉举报,平台实时自动将反映问题转有关部门办理,做到投诉举报、交办处理、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等全流程网上办理。

通知规定,原则上每件投诉举报件办理时限为10天。问卷调查整改、投诉举报办理情况将适时进行通报,并纳入年度州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典型案例

江西:每10个江西人有6人在用“赣服通”

《江西省营商环境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1-9月,江西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2.83万户,同比增长87.11%;截至9月底,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66.76万户,同比增长16.05%。

获得电力方面,江西低压小微企业用户的办电环节压减为“申请受理、装表接电”2个环节,全省实现用电报装业务线上办理。用户通过政务服务大厅、“网上国网”APP等线下线上渠道提交用电申请,供电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资料审核;对于低压小微企业,供电企业合计办理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

用水用气报装方面,目前,城市用水用气报装环节从6个减少到3个(含)以下,报装时限由12个工作日(用气报装10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以内,且报装审批环节不收取费用。全省超过70个县(市、区)开通了网上(掌上或电话)报装业务,超过80个县(市、区)对涉及外线工程审批实施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赣服通”4.0版上线运行,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省统一“区块链+信用服务”平台,推出了掌上“不见面”审批、“无证办理”、政策兑现线上线下融合等改革举措。截至目前,“赣服通”上线服务事项6855项,实名用户3280万人,各类应用访问累计次数14.9亿,发生非税缴费金额101.7亿元,每10个江西人就有6人在使用,平台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广州:首个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11月1日,广州市首个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将由广州市工商联和天河区人民政府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合作共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是有关政企恳谈会、政策调研会以及政策解读宣讲会等“政企面对面”活动的实体阵地,也是服务民营企业的物理空间和穗商交流的有形场所。

据悉,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将以5大维度促进企业发展:

维度1:开设政企议事厅。开展“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定期分行业类别、分区域、分业务问题,组织市职能部门、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与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倾听企业诉求、聚焦发展难题,共商解决办法,建立健全沟通成果反馈机制。

维度2:开展涉企政策调研和解读宣讲活动的重要阵地。面向广州市民营企业开展常态化涉企政策辅导,将政策起草部门“官方解读”和专家学者、企业家“民间解读”相结合,加强对各类企业政策宣传,构建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间的常态化营商环境政策研讨交流机制,增进良性互动和沟通,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维度3: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渠道畅通的优势,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开展论坛和研讨会等,及时反映企业意见,为党委政府帮扶民营经济当好参谋。

维度4:打造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矩阵集聚区。遴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机构入驻中心,为企业提供各类专业优质服务。

维度5:为广州市商会打造多元活动交流阵地。经常性开展商会会长和秘书长的交流活动。

此外,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还将建立政企联络专员队伍,对民营企业重点做好宣讲、释疑、问需、问计、解难、推优等六项服务工作,持续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佛山南海区:推行“否决权上移”管理机制

佛山市南海区在全省首创“否决权上移”管理机制,要求行政审批慎用否决权,以减少办事阻力,提升市场活力。

南海区是广东省最早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县区。目前南海实施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近1900项,其中超90%下放到7个镇街实施,超50%事项可在镇街完成全流程审批。

但是,各部门在处理行政审批事项时,有可能因标准解读不一等原因,导致申办事项遭否决。按照新机制,南海区拟要求各级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在咨询、审批阶段慎用否决权。确需否决的,须经单位领导以上研究决定,必要时要向南海区委或区政府请示。

近日,南海区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基坑报建时,缺少部分报建材料,负责该事项审批的科室,本可按规定不予通过,但上报后经单位领导协调,确认项目申办事项合规,允许部分材料容缺审批办理,项目最终实现“拿地即开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