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9日国务院批准在京沪穗津渝五地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起,已有近4个月时间。为了高质量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据公开信息,北京提出全面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涵盖40类共173项任务;上海提出集聚全球消费资源、营造优质消费环境、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等多类举措。

此外,广州提出打造“一带两区一轴”世界级消费功能核心承载区,建“5+2+4”国际知名商圈新格局,实施“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等五大工程;深化广州与港澳合作,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广州佛山“极点”带动等。

天津2021年将打造10个购物中心,引入首店60个;未来两年,将建成商业载体18个;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全球商品贸易港,建设服务本市、辐射“三北”的进口消费品供给平台,助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等。

重庆升级举办“不夜重庆”生活节、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等标志性品牌展会活动,全面提升引领国际消费时尚的城市消费活力等。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8%。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快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大环境下,促消费、扩内需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还能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境外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也是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升级、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抓手和保障,对于培育以消费为动力促进和带动经济的新动能、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意义重大。

此前,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

付一夫分析称,未来这五地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扩大对外开放,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为抓手,大力吸引优质消费品牌,聚集全球高端消费资源,并通过营造多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与此同时,还需要重点发力本土品牌的壮大,引领国内品牌走向世界,既要“国际消费本土化”,又要“本土消费国际化”。当然,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简单复制,而是需要依托各自城市经济基础和比较优势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格局。

“一方面,加快推进服务消费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吴琦建议。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推荐内容